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算学启蒙

算学启蒙

三卷。元朱世杰(详见《四元玉鉴》)撰。1299年朱世杰在扬州刊刻了《算学启蒙》,全书共三卷二十门二百五十九问。卷首为“算学启蒙总括”,列出十八条常用数据及法则:1.“释九数法”(九九乘法歌);2.“九归除法”共有九归口诀三十六句:“一归如一进,见一进成十,二一添作五,逢二进成十。……九归随身下,逢九进成十。”3.“斤下留法”,录自杨辉《日用算法》(1262)共十五句:“一退六二五,()……十五留九三七五(即=0.9375)”,显然用的是十进小数;4.“明纵横诀”,引自《孙子算经》的筹算识位制度;5、6“大数之类”,“小数之类”,给出了大小数进位制度及名称。大数名称始于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在此之后又添加极、恒河沙、阿僧祇、那由他、不可思议、无量数,都从万万进。7-11为一些常用数据,如度量衡、田亩面积等的单位换算。12-14为圆周率古法π=3,刘徽新术π=,冲之密率π=。15.“明异名诀”,异名指“中半”,“少半”、“太半”等,即刻漏之数。16.“明正负术”,正负数加减法法则;17.“明乘除段”,正负数乘除法法则,这是中算史上首次提出的。18.“明开方法”,数字方程的解法。上卷八门一百一十三问:1.纵横因法门八问:乘数为一位数的乘法;2.身外加法门十一问:首位乘数字是1的乘法;3.留头乘法门二十问:多位数乘法;4.身外减法门十一问:除数首位是1的除法;5.九归除法门二十九问:多位数除法;6.异乘同除门八问:比例问题;7.库务解税门十一问:利息及税收问题;8.折变互门十五问为较复杂的比例问题。中卷八门七十一问:1.田亩形段门十六问是各种形状田亩面积;2.仓囤积粟门九问:粮仓容积计算;3.双据互换门九问:复比例问题;4.求差分和门九问为和差问题;5.差分均配门十问即衰分问题;6.商功修筑门十三问:土建工程中土方计算;7.贵贱反率门八问:贸易交换问题。其卷下五门七十五问:1.之分齐同门九问:分数计算;2.堆积还元门十四问:各种垛积问题;3.盈不足术门九问专论盈朒;4.方程正负门九问同《九章》“方程术”;5.开方释锁门三十四问:利用天元术解各种问题的算法。《算学启蒙》由四则运算开始,到正负数运算、分数、差分、方程,最后系统阐述天元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由浅入深,确是算学启蒙之书。清罗士琳称:《启蒙》、《玉鉴》二书相为表里,成为推广天元术的普及读物,并流传到了日本、朝鲜,成为朝鲜的教科书。清代数学家为之作注释有王鉴《算学启蒙述义》(1884)、徐凤诰《算学启蒙通释》(1887)。国内版本在清道光年间已失传。1809年朝鲜金鲁敬同其子金正喜到中国得知此事后,金正喜将顺治十七年(1660)朝鲜金始振重刻本传回,1839年罗士琳于扬州重刻出版;其他版本有1882年醉六堂本,1895年上海著易堂石印本,江南制造局本及测海山房中西算学丛刻本等多种。

猜你喜欢

  • 古文尚书謄言

    一卷。清洪良品撰。此书作于《古文尚书辨惑》、《释难》、《析疑》三书之后,故名“謄言”。此书可能是洪良品的门人萨廉官国子祭酒时,以“孔传二十五篇古文与孔疏二十四篇真伪辨”命题课士,而把答卷交洪良品评阅,

  • 周易本义集成

    十二卷。元熊良辅撰。熊良辅字任重,号梅边,南昌人。举延祐四年(1317年)乡贡。《宋元学案》又称其“试礼部不第,归,训徒乡塾”,未知何据。此书前有至治二年(1322年)良辅《自序》,称早师同县熊凯学易

  • 逍遥巾

    一卷。清汤贻汾(1778-1853)撰。汤贻汾,字雨生,常州(今属江苏)人。道光间任灵丘路都司,虽是武将,擅长词曲,有传奇《剑人缘》,姚燮《今乐考证》著录十录其目。杂剧《逍遥巾》四折加一楔子,写其自身

  • 四六霞肆

    十六卷。明何伟然(生卒年不详)撰。吴正炳、吴宗邵增删。何伟然著有《广快书》。本书采摭故实,撰为骈偶之词,分类编排,而总注于每门之后。书较俗陋,无长处可取。

  • 妒记

    二卷。南朝宋虞通之(生卒年不详)撰。会稽余姚(今属浙江省)人,善言《易》,有文名,仕至黄门侍郎,步兵校尉,著有文集十五卷。《妒记》是专记上层妇女言行、语言应对的轶事小说集。主要内容是劝谏、讽喻上层妇女

  • 象山县志

    ①十二卷。清史鸣皋修,姜炳璋、冒春荣纂。史鸣皋曾为象山县知县。此志为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全书共十二卷,三十目,分为:卷一至卷三为地理志;其目六,为沿革、星野、山川、城池、户赋、物产。卷四至卷

  • 顾氏谱系考

    一卷。清顾炎武(详见《左传杜解补正》)撰。考订顾氏世系,颇为详尽。然自唐以后,谱系失传,掇拾残文,未必源流尽合,只能备其一说。《顾亭林先生遗书》收录。

  • 无锡金匮县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裴大中、倪咸生修,秦缃业纂。无锡有志,始于元王仁辅,明凡三修,清康熙秦、严之志,实为集大成之作。清雍正四年(1726),析无锡置金匮县,道光间华湛恩始纂修《金匮志》,至嘉庆十八年(1

  • 小学考

    五十卷。清谢启昆(生卒年不详)撰。启昆字蕴山,号苏潭,江西南康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官至广西巡抚。著作尚有《西魏书》、《粤西金石志》、《树经堂集》等。是编乃补朱彝尊《经义考》之作。依《经义

  • 清淮词

    二卷。清汤成烈撰。成烈字果卿,号确园,武进(今属江苏)人。生卒年不详。道光举人,历任永康知县、玉环同知,皆有惠政。辞归后,主讲延陵书院。著作有《古藤书屋文集》。果卿工于填词,“每一调必以全力运转,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