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算学启蒙

算学启蒙

三卷。元朱世杰(详见《四元玉鉴》)撰。1299年朱世杰在扬州刊刻了《算学启蒙》,全书共三卷二十门二百五十九问。卷首为“算学启蒙总括”,列出十八条常用数据及法则:1.“释九数法”(九九乘法歌);2.“九归除法”共有九归口诀三十六句:“一归如一进,见一进成十,二一添作五,逢二进成十。……九归随身下,逢九进成十。”3.“斤下留法”,录自杨辉《日用算法》(1262)共十五句:“一退六二五,()……十五留九三七五(即=0.9375)”,显然用的是十进小数;4.“明纵横诀”,引自《孙子算经》的筹算识位制度;5、6“大数之类”,“小数之类”,给出了大小数进位制度及名称。大数名称始于亿、兆、京、垓、秭、壤、沟、涧、正、载,在此之后又添加极、恒河沙、阿僧祇、那由他、不可思议、无量数,都从万万进。7-11为一些常用数据,如度量衡、田亩面积等的单位换算。12-14为圆周率古法π=3,刘徽新术π=,冲之密率π=。15.“明异名诀”,异名指“中半”,“少半”、“太半”等,即刻漏之数。16.“明正负术”,正负数加减法法则;17.“明乘除段”,正负数乘除法法则,这是中算史上首次提出的。18.“明开方法”,数字方程的解法。上卷八门一百一十三问:1.纵横因法门八问:乘数为一位数的乘法;2.身外加法门十一问:首位乘数字是1的乘法;3.留头乘法门二十问:多位数乘法;4.身外减法门十一问:除数首位是1的除法;5.九归除法门二十九问:多位数除法;6.异乘同除门八问:比例问题;7.库务解税门十一问:利息及税收问题;8.折变互门十五问为较复杂的比例问题。中卷八门七十一问:1.田亩形段门十六问是各种形状田亩面积;2.仓囤积粟门九问:粮仓容积计算;3.双据互换门九问:复比例问题;4.求差分和门九问为和差问题;5.差分均配门十问即衰分问题;6.商功修筑门十三问:土建工程中土方计算;7.贵贱反率门八问:贸易交换问题。其卷下五门七十五问:1.之分齐同门九问:分数计算;2.堆积还元门十四问:各种垛积问题;3.盈不足术门九问专论盈朒;4.方程正负门九问同《九章》“方程术”;5.开方释锁门三十四问:利用天元术解各种问题的算法。《算学启蒙》由四则运算开始,到正负数运算、分数、差分、方程,最后系统阐述天元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由浅入深,确是算学启蒙之书。清罗士琳称:《启蒙》、《玉鉴》二书相为表里,成为推广天元术的普及读物,并流传到了日本、朝鲜,成为朝鲜的教科书。清代数学家为之作注释有王鉴《算学启蒙述义》(1884)、徐凤诰《算学启蒙通释》(1887)。国内版本在清道光年间已失传。1809年朝鲜金鲁敬同其子金正喜到中国得知此事后,金正喜将顺治十七年(1660)朝鲜金始振重刻本传回,1839年罗士琳于扬州重刻出版;其他版本有1882年醉六堂本,1895年上海著易堂石印本,江南制造局本及测海山房中西算学丛刻本等多种。

猜你喜欢

  • 南朝佛寺志

    二卷。清孙文川葺述,陈作霖编纂。孙文川,字伯澄。著有《读书斋诗集》十卷,多记咸同兵兴故闻,被誉为诗史。陈作霖,字伯雨,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平生留心金陵掌故,著有《金陵通传通纪》等书。六朝以来,佛教

  • 唐氏三种

    四卷。明唐枢(详见《易脩墨守》)撰。唐枢著述颇多,《四库全书总目》就介绍其十种书(均为存目)。《唐氏三种》收《周礼因论》一卷、《证道编摘要》一卷、《国琛集》二卷。《周礼因论》详述周代典章制度,《国琛集

  • 孟子丁氏手音

    一卷。唐丁公著撰,清马国翰辑。公著字平子,苏州吴人。官至太常,赠尚书右仆射。《唐书》有传。《丁氏孟子手音》旧新《唐书》均无著录,《公著本传》只言其著有《太子诸王训》十篇,而未言此书。《宋史·艺文志》载

  • 古书拾遗

    四卷。清林春溥(详见《开卷偶得》)撰。《古书拾遗》是林春溥的一部杂考之作,因古代典籍往往因故散佚,但其零章断句,尚有存者,故搜集残篇遗文,以成此书。全书主要搜集《易》、《书》、《周礼》、《诗》、《竹书

  • 别本孟子注

    二卷。清陈澧(1810-1882)撰。陈澧字兰甫,广东番禺人。著有《汉儒通义》、《声律通考》、《切韵考》、《汉书地理志水道图说》、附《考正德清胡氏禹贡图》等。是本自题云:“矢志晚年,熟读《孟子》”,其

  • 法教佩珠

    二卷。明林有麟(详见《青莲舫琴雅》条)撰。此书成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杂采儒先格言及二氏因果报应之语,汇为二卷。书首有许乐善序,称此书“撷菁华于三教,漱芳润于百家。”由此知其内容杂以释、道诸

  • 卤底丛谭

    一卷。清代况周颐(1859-1926)撰。况周颐原名周仪,字夔笙,号蕙风,广西临桂人。光绪优贡生。曾任内阁中书。一生以词为专业,尤精于词论,与王鹏运、朱孝臧、郑叔问合称为“清末四大家”,著有《蕙风词》

  • 卓氏忠烈遗事

    一卷。清卓尔堪撰。尔堪字子立,江都(今江苏扬州市)人,自号宝香山人。康熙间从征耿精忠,为右军前锋。工诗,有《近青堂集》行世。该书记有明一代卓氏忠烈遗事。现存原刻本。

  • 明儒言行录

    《正录》十卷,《续录》二卷,并为清沈佳撰。沈佳字昭嗣,号复斋,仁和(今浙江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安化知县。师从于汤斌,然斌参酌于朱熹、陆九渊之间,佳则一宗朱熹。平生著

  • 音学五书

    包括《音论》三卷、《诗本音》十卷、《易音》三卷、《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清顾炎武撰。顾氏生平见“日知录”。《音学五书》是清代研究古音的一部重要的开创性的著作。其中《音论》是综述音韵学源流的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