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算法统宗

算法统宗

又名“直指算法统宗”十七卷。明程大位(1533-?)撰。程大位字汝思,号宾渠,安徽休宁人。少时善算学,对文字学和数学感兴趣。壮年游吴楚经商二十余年,遇有算数书籍,辄厚值购读,收罗了许多古代与当代的数学书,专心研习,至忘寝食。明万历壬辰(1592)年届六旬退居新安(即休宁所在之郡),举毕生习得诸家算学之所长,附以自己研究之所得,提纲挈要,缕析支分,撰《算法统宗》十七卷。这是一部用珠算盘为计算工具的应用数学书,共有五百九十五个应用问题,绝大部分是从传本数学书中摘录的;六年之后,程大位又对《算法统宗》删其繁芜,揭其要领约束为四卷《算法纂要》刊行于世。《算法统宗》首篇阐述数之本原:“揭河图洛书,见数有本原”,颇有数字神秘主义思想。卷一卷二主要有数学名词与各种数学词汇的解释,大数、小数记法,度量衡单位,其中重要的还有珠算口诀,并以实例说明口诀在珠算盘上的使用方法。珠算口诀得自筹算法则及口诀,加、减法称为“上”、“退”法,如上法诀“一上一”,“一下五除四”、“一退九进一十”等;退法诀有“一退一”,“一退十还九”,“一上四退五”等。乘法口诀即筹算的九九口诀,除法为九归口诀。在卷一中程大位指出了两者区别在于:“九九合数”应“呼小数在上,大数在下”;“九归歌”应“呼大数在上,小数在下”。为解决多位数除法定位,元丁巨《丁巨算法》(1355)给出了“撞归”,元贾亨发展提出“起一法”。程大位记录的撞归起一口诀是“一归:见一无除作九一,起一下还一”。“二归:见二无除作九二,起一下还二”。……卷三到卷十二为应用问题解法汇编,各以《九章》的章名作标题,改粟米为“粟布”,改盈不足为“盈朒”。在卷三“方田”中有一“丈量步车”,并绘有图形,那是一种程大位自己创造的测量工具,以竹蔑制造,类似现在的卷尺。卷六、七中程大位首先提出了“蝉联算法”即珠算开平方、开立方法,其步骤与筹算术相同,只改原来的上、下陈列为左、右并列,便可依术演算。在卷六已知球积求径,仍沿袭《九章》开立圆术的错误公式。书中还载有开方作法本原之图,仅及五乘,并无算例。在讨论“方程”(即一次方程组)算法时,头绪纷繁,没有一贯的解法。卷十三到卷十六为“难题”汇编,这些题目以诗歌形式表达,含义较隐晦,但解法极简单。卷十七“杂法”为前面未论及的各种算法,值得提及的是书中还记载了一些外来的笔算方法,如“铺地锦”乘法、“一笔锦”算法等。其编写体例和内容颇受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1450)的影响。全书最后附录“算经源流”著录了1084年以来的数学书籍五十一种,至今只剩十五种了。《算法统宗》流传广泛,明清两代多次翻刻,风行宇内,梅珏成加以改编得《增删算法统宗》(1760),李之藻《同文算指》也摘录了很多《算法统宗》的应用问题。该书流传到国外,对日本和算产生影响:“吉田光由的《尘劫记》是基于《算法统宗》而来的著作”。(三上义夫)《算法统宗》主要版本有1716年程大位族孙程世绥翻刻本;1726年《古今图书集成》本。明刻本国内尚存五部:北京图书馆藏四部,安徽图书馆藏一部;原刊本现存当代中算史家严敦杰处。

猜你喜欢

  • 舫庐文存

    五卷。首一卷。清张寿荣(生卒年不详。)撰。张寿荣字鞠龄,镇海(今浙江宁波)人,同治举人。张寿荣始学于定海黄薇香先生门下,其学自辟境界,学习训诂音韵之学,前后近十载。又致力于宋人义理学说。著有《舫庐文存

  • 诗畸

    三种,十三卷。原题南注生辑。南注生不知为何许人,据其书序谓曾官京曹,光绪八年(1882),法、越兵端己起,南注生尝请缨戍边。是书乃“诗钟”之作,所谓“诗钟”,乃一种文字游戏,或嵌字(出诗中限嵌之字),

  • 怀朱山房吉金图

    二卷。清曹载奎。曹载奎,字秋舫。以其家藏商周泰汉古器铭文及图谱,编成此帖,于道光十九年(1839)刻成。据其跋所说,摹文者为王石香,绘图者为吴运卿,刻石者为吴松泉,张叔未题额并作序。序中说,原宋代薛氏

  • 声谱

    二卷。清时庸劢撰。庸劢字时臣,单父(山东单县)人,生平不详。是书吴重憙序云庸劢专心音学,拟仿顾氏意,著《声学十书》。光绪十八年(1892年)先后刊成《声谱》、《声说》二种。书刻于河南,流传甚稀。其《声

  • 鲁礼祫禘义

    ①一卷。清黄奭辑。此本春秋庄公以其三十二年节,前半剪截太甚,春秋二字当衍;儒家之说节,与袁钧所辑《鲁礼禘祫义》同;有其尸后稷庙中至绎祭则同一日,视袁本为备;误以《魏书·礼志》引《郑志》昭公十一年至祫于

  • 海澄县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清陈瑛纂修。陈瑛,乾隆年间任海澄县知县。县志首修于明崇祯五年,再修于清康熙三十二年。陈瑛任县令后,以旧志多有欠缺,又设局重修,而成此书。乾隆二十七年(1762)刻印。兹篇所载,大都平

  • 天发神谶碑释文

    一卷。清周在浚撰。周在浚(约1637-1707),字雪客,祥符(今河南开封)人。尝流寓江宁(今江苏南京)。《天发神谶碑》原在江宁城南岩山,后移至天禧寺门外。至宋代,胡宗愈将其移至“转运司”后圃。元代杨

  • 读《缁衣集传》

    一卷。清朱琦(1803-1861)撰。朱琦,字濂甫,广西临桂县(今广西桂林)人。道光十五年(1835)进士,改庶吉士,由翰林院编修补福建道御史,与陈庆镛、苏廷魁有三御史之称。太平天国起义,朱琦回籍办团

  • 古文尚书马郑注

    十卷,附《逸文》二卷。宋王应麟撰集,清孙星衍(1753-1816年)补集。孙星衍字渊如,又字季仇,江苏阳湖(今江苏省武进县)人,清代经学家。乾隆间进士,官至山东督粮道。孙氏所学较广,对经、史、文字、音

  • 长治县志

    ①八卷。清于公胤、姜宣纂修。于公胤字星沙,湖南善化县(今长沙)人。副贡生,顺治十八年(1661)任长治县知县,后升刑部主事。姜宣字西岩,湖北武昌县(今属武汉)人,进士出身,康熙八年(1669)任长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