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绍邵轩丛书七种

绍邵轩丛书七种

十八卷。王树荣(1871-?)撰。王树荣字仁山,晚号戟髯,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894年甲午科举人。毕业于京师法律专门学堂,历任江苏高等审判厅推事,直隶高等审判厅推事、民庭庭长。1915年10月,任山西高等检查厅检查长。后任安徽高等法院首长。著有《刚齐法学丛刻》、《墨守家法》、《相人偶居诗文稿》等。《绍轩丛书七种》汇辑了王树荣研讨《春秋》三传的几部书、《续公羊墨守》、《续穀梁废疾》、《续左氏膏肓》、《公羊何注考订》、《箴箴何篇》、《续公羊墨守附篇》、《续左持平》。为著此书,王氏博取诸家之说,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持论精湛。如王树荣认为:“孔顨轩(广森)说《春秋》意欲沟通三传,崔怀瑾(适)谓其作《公羊通义》,援引《左氏》之事以乱之,是犹凿冰求炭也。吾谓庄方耕(存与)《春秋正辞》,刘申受(逢禄)《公羊解诂笺》,往往栏入《穀梁》义,亦不啻鱼目之混珠。”王氏对孔广森、庄存与等人的批判,说明他坚持何休《公羊》之学,并视之为颠扑不破的真理。王树荣对《左传》列举了六谬:“左氏非编年之史”、“左氏无释经之例”、“左氏有增窜之文”、“左传多乖牾之事”、“左氏多违经之处”、“左氏非传经之传”。另外还提出《国语》为刘歆杂采他书所作,绝不是《左氏外传》;《左传》是刘歆改窜《左氏国语》而成。可见他的这些观点恪守《公羊》家法。王树荣在论述“左氏之伪”和“《国语》非左氏外传”时,不赞同康有为、崔适等人把古文经典一概指斥为“伪经”的看法,可说是别有创见。《绍邵轩丛书七种》目录:王树荣撰《续公羊墨守》三卷、《续穀梁废疾》三卷、《续左氏膏肓》六卷、《公羊何注考订》一卷、《箴箴何篇》一卷、《续公羊墨守附篇》三卷、《读左持平》一卷。有民国年铅印本行世。

猜你喜欢

  • 续文献通考

    二百五十四卷。明王圻(生卒年不详)撰。王圻字元翰,上海人。嘉靖四十四年进士,历官陕西布政参议。以著书为事。著有《三才图会》、《稗史类编》、《东吴水利考》。本书为续马端临之《文献通考》,而稍加变更其门目

  • 王氏经说

    六卷。清王绍兰(详见《周人经说》)撰。本书卷一为《周礼》,卷二为《礼记》,卷三,卷四、卷五为《左传》,卷六为《公羊》、《穀梁》。其考订经义,颇多可取之处。如“共簠簋”一条,认为《毛传》据内因此簋圆簠方

  • 裨农最要

    三卷。清陈开沚(生卒年不详)撰。陈开沚,字宛溪,四川三台县人。家世清贫,亲身从事农业生产,同时也植桑养蚕。经过十余年的劳作,受益颇多,使他较为深刻地理解了农田生产与植桑养蚕的关系,认识到农桑并举更有利

  • 避暑漫笔

    二卷。明谈修(约1596年前后在世)撰。生卒年均不详。谈修字思永,无锡人,著有《惠山古今考》等书。《避暑漫笔》内容都是摄取先进的言行可以师法的和近代风俗中可资鉴戒的,铺叙成篇。当时世道人心皆极坏弊,谈

  • 元宫词

    一卷。明朱橚(?-1425)撰。朱橚字不详,明太祖第五子,生年不详。初封吴王、寻改封周王,谥曰定王,好学能词赋,著有《救荒本草》(已著录)、《元宫词》。此书卷前有自序,略云“永乐元年,钦赐余家一老妪,

  • 片玉词

    二卷。《补遗》一卷。宋周邦彦(1056-1121)撰。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元丰初为太学生,因献《汴都赋》,被神宗赏识,召为太乐正。哲宗时为庐州教授,知溧水县。徽宗朝仕至徽

  • 镜倚楼小稿

    一卷。清章孝贞撰。章孝贞,生卒年不详,字静仪,又字味琴,江苏江宁(今南京)人,章俊民之三女,上元周观模之妻。此书嫏嬛别馆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刊入《国朝闺阁诗钞》第十集中,共选诗十六首。

  • 沧州纪事

    见《甲申沧州纪事》

  • 稗乘

    四卷。不著编辑者名氏。万历四十六年(1618),孙幼安(生卒年不详)得其本,加以校正刊行。经后人考证,认为此书为明黄昌龄(生卒年不详)所编,黄昌龄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分为四类,即史略类、训诂类、说家类、

  • 律音汇解

    八卷。清邱之稑撰。之稑字谷士,湖南浏阳人。是书凡八卷,卷首有湖南布政使龚绶的序。此书先考周尺,以定十二律之变,凡箫、篪、笛、笙、竽、埙、琴、瑟、钟、磬之古制无不定。又本朱子《仪礼经传通解》、《诗谱》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