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传小记

经传小记

三卷。清刘台拱(详见《论语骈枝》)。台拱秉承家学,深研程朱理学,并以圣贤之道约束自己,但又不专主一家。汪中《述学别录》有《与刘端临书》称:“每以足下笃信宋人为恨”。但台拱解经,却一本汉学,专主训诂。本书即是台拱训释儒学典籍的著作,检摘《周易》、《尚书》、《周礼》、《礼记》等典籍中的某些疑难章句,加以训释,并在训释中阐发其义,间附己见。台拱治经,不为虚词臆说,凡所发明,旁引曲证,与经文上下语气吻合,很少穿凿,精思卓识,坚确不移,往往能阐明先儒不发之秘。对于汉宋诸儒之说,不专主某一家。如《尚书》“惟天阴骘下民”,认为“阴”就是“暗”,意近“冥冥”,“骘”是古“陟”字,“骘下”就是“骘降”。并引征古籍中多种同类用法加以佐证,如《周颂》“无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监在兹”,使读者能举一反三。又《仪礼·乡饮酒礼》“主人戒宾,宾拜辱”,认为这里凡是说“拜”的,都是再拜,本篇说“拜”,下篇都说“再拜”可以为证。《礼记·曲礼》“食飨不为概”,认为祭品当有定制,“食飨”专指宾客,因此“不为概”。举凡此类,训解都颇为精确。台拱虽因世传,敦崇宋儒,但对汉学传统也相当重视,因此精通训诂,熟谙考证,书中旁征博引,务求穷通,所阐发的诸经义理,并不偏执宋儒之说。如《礼》“君子抱孙不抱子”,宋儒张载说这是父亲出于维护尊严的需要,因而不抱子,台拱认为这话偏离了书的本旨,而借言不知也可抱子,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这不是失礼。现存主要版本有广雅书局丛书本,《皇清经解续编》也予以收录。又:此书尚有《续》一卷,是本书刊行后,台拱所作,有《诗》一条,《周礼》一条,《仪礼》六条,《礼记》二十条,《尔雅》十六条,《大戴礼记》七条,以及《韩诗外传》、《说苑》、《新序》各数条,纠订讹谬,类多可取,有传抄本,《刘端临先生遗书》本(嘉庆本、道光本),广雅书局丛书本(见《杂著·刘氏遗书》),《皇清经解续编》本(南菁书院本、蜚英馆石印本)。

猜你喜欢

  • 南唐书

    ①三十卷。宋马令撰。马令是江苏宜兴人。陈振孙在《书录解题》中记载马令曾有自序称祖父为太博元康,世家金陵,多知南唐故事,故辑成《南唐书》。但该自序后佚失不见。《南唐书》首为《先主书》一卷、《嗣主书》三卷

  • 满汉合璧佛说阿弥陀经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三种同卷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鸠摩罗什(343-413),汉语意译为“童寿”,略称罗什或什,龟兹人。原本为印度婆罗门族,生于龟兹,随母七岁出家,十二岁即在龟兹升座讲《转法轮经》。才智过人,明大乘佛学。五十八

  • 春秋佐助期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佐助期》。言帝王兴起,奉天承运,自有神灵护佑,辅佐诸臣,上应列星,应期而至,故名《佐助期》。其中说汉相萧何为昴星精,记其形象。

  • 无弦琴谱

    二卷。元仇远(1247-?)撰。仇远字近仁(或作仁父),号山村民,一号华山村。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南宋咸淳年间就有诗名,与白珽并称“仇白”。元初隐居于钱塘。后出为镇江路学正。大德八年(1304)任溧

  • 周易训义

    七卷。清喻逊撰。逊字时敏,号莲峰。湖南宁乡人。其说易以《周易折中》、《周易述义》为主。凡卦爻下之注先训义,次集说,间于爻下注易象。其训义皆本于《周易折中》、《周易述义》二书,但误者颇多,尚秉和曾详为辨

  • 三礼仪

    三卷。附《改葬仪》一卷。朝鲜朴世采撰。朴世采字和叔,号南溪,一号玄石,生卒年未详。朴世采是朝鲜近代著名学者,一代儒宗,著有《范学全编》六卷及此书。冠、婚、丧、祭四礼为世俗日用之礼,宋后学者解释四礼都根

  • 幽闲鼓吹

    一卷。唐张固撰。张固生卒年、籍贯、字号,生平事迹俱不详。此书《新唐志》、《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宋志》、《四库全书总目》均入子部小说家类。该书末有明顾元庆跋,称

  • 罗溪镇志

    八卷。清王树惇修,潘履祥纂。王树惇,字筠庄,河南鹿邑人,举人,清光绪五年知宝山县事。潘履祥,字春生,晚号耐叟,江苏宝山县人,同治元年(1862)举人。《潜研堂集》中,收有《罗店序》文一篇,为里人范翼王

  • 困学斋诗录一册

    不分卷。清钮承棨(1842-1892)撰。钮承棨字莲嗣,一字稚黄。浙江乌程(今吴兴)人。诸生。天性笃厚,事亲以孝闻。祖父钮福保,道光十八年(1838)状元。钮承棨,年十六即工诗。德清戴望见其所作,以山

  • 奚囊手镜

    十三卷。明杨循吉(详见《苏州府纂修识异》条)撰。杨循吉好收藏异书,闻有秘本,必欲购成缮写。此书荟粹各家类书,颇称博赡。但卷帙浩繁,又不分门目,显得茫无体例。刘凤、王世贞曾分得其书稿,后逐渐散佚。《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