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罗江县志

罗江县志

①十四卷首一卷,清沈潜、阚昌言纂修。沈潜,秀水人,曾任罗江县知县。阚昌言,曾任罗江县知县。按罗江,汉置县地。晋置万安县于梓潼水尾,属梓潼郡。后移县治其地,宋齐因之。西魏置万安郡,隋初开初郡废,县属金山郡。唐属绵州,天宝元年,改为罗江县,宋元因之。明属成都府,清顺治十六年(1659)并入德阳县。雍正七年(1729)复设县,隶绵州。罗江县有志始自兹编。志稿创于沈潜,而成于阚昌言。《罗江县志》乾隆十年(1745)刻本,共十四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星野。卷二,疆域。卷三,公署、古迹。卷四,水利。卷五,贡赋。卷六,学校。卷七,习俗。卷八,礼仪。卷九,秩官。卷十,名宦。卷十一至卷十四,艺文。此志记述资料翔实,惟古迹后附祈雨灵文碑,盖奉巡抚令录自《春秋繁露》者,水利后附张文麓《农书》及沈潜《蚕桑说》,学校后又附沈潜《学规隅拟》,各累十余页,几占全书三分之一。虽大多切于政教,然不别自为编,或附诸卷末,咸骈立其间,与撰述体裁终嫌未协。② 十卷,清李调元纂修。李调元,字羹堂,号雨村,邑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至直隶通水道。其生平宦绩所至,辄访问山水风土人物,其有为古人所未志者,即笔录之。罢官后家居二十余年,益以著书自娱。其所著书凡四十八种,斯篇即其一。是篇原名《梓里旧闻》,因当时裁县改州,故不言县志。旋复设县,则仍曰《罗江县志》。书成时,李调元已七十余岁。《罗江县志》嘉庆十七年(1812)刻本,此志广徵博引,其史实皆详细注明出处。所载金石文俱照式绘图于旁,十分明晰。艺文不另立一门,而附见于名胜古迹之后,便于查阅。李调元以个人之力,积三年之功,而成此书,文笔流畅,质量上乘,实属难得。尚有嘉庆十四年(1809)李鼎元重校《函海》本、光绪八年(1882)广汉钟氏乐道斋刻《函海》本、《李雨村所著书》本和民国26年(1937)商务印书馆铅印《丛书集成初编》本刊行于世。③ 三十六卷,清李桂林修,邓林纂。李桂林,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闽候县)人,进士,曾任罗江县知县。邓林,福建闽县人,举人。李桂林任县令后,适值通志馆开,檄徵邑乘,李令因据前志重修而成此篇。《罗江县志》嘉庆二十年(1815)刻本,全书三十六卷。卷首为序、凡例、纂修姓氏、目录、诸图。正文分为:卷一,星野、图考。卷二,建置、沿革。卷三,疆域。卷四,形势。卷五,山川。卷六,户口(附风俗)。卷七,田赋。卷八,水利。卷九,城池。卷十,关隘。卷十一,津梁。卷十二,古迹。卷十三,公署。卷十四,学校(附书院)。卷十五,祀典。卷十六,祠庙。卷十七,兵制。卷十八,驿传(附铺递)。卷十九,寺观。卷二十,盐茶税课。卷二十一,蠲政。卷二十二,职官(附政绩)。卷二十三,选举(附封荫)。卷二十四,人物。卷二十五,列女。卷二十六,流寓。卷二十七,仙释。卷二十八,方技。卷二十九,陵墓。卷三十,典籍。卷三十一,金石。卷三十二,坊表。卷三十三,详异。卷三十四,杂识。卷三十五,外纪。卷三十六无题。此志所列条目,系照省会颁发纂修格式开载,间有因字数无多不必另立一门者,即各以类相附,如风俗附于户口,政绩附于职官,铺递附于驿传,以省卷帙之繁。其徵引悉本《二十二史》、《元丰九域志》、《太平寰宇记》、《方舆纪要》、《水经注》、《名胜志》以及省志等。其论断如黑水辨、雒城考系采李雨村嘉庆志。每条均标记原书之名,以便检阅。艺文内如祠庙、寺观、道路、桥梁序文碑记甚多,略嫌琐细。然存之可识兴建之所由来,亦不为病。尚有同治四年(1865)刻本流行于世。

猜你喜欢

  • 补乡礼

    一卷。清诸锦(1686-1769)撰。锦字襄七,号草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雍正进士,官金华府教授,乾隆举鸿博、授编修、迁赞善。博闻强识,诗法山谷、后山。著有《至诗说》、《绛跗阁集》等。是书因《仪礼

  • 真道自证

    四卷。法国人沙守信(?-1717)撰。沙守信为耶稣会士,未详何年至中国,仅知其在康熙四十年(1701年)到广东,后传教江西。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卒于饶州。《真道自证》凡四卷,第一曰性理,即穷性以

  • 三命指迷赋

    一卷。旧本题宋岳珂补注。岳珂所著有《九经三传沿革例》、《愧郯录》、《桯史》、《金陀粹编》、《宝真斋法书》及《赞玉楮集》等书,而不闻有此《三命指迷赋》。《宋史·艺文志》也不著录。惟《桯史》中有岳珂与瞽者

  • 证治要诀类方

    四卷。明戴原礼(详见《推求师意》)撰。此书系作者为配合《证治要诀》而作,又名《秘传证治类方》。书中共载方药四百三十余首,按汤、饮、散、丸、丹、膏分类编次。卷一为汤类,卷二为饮类,卷三为散类,卷四为丸、

  • 中秘草

    三卷。明李沂(?-1606)撰。李沂,字景鲁,湖北嘉鱼人。万历十四年(1586年)进士。官至吏科给事中。因劾东厂太监张鲸,廷权削籍。后赠光禄少卿。事迹具明史本传。是集皆其为庶吉士时所作。据其《自记》称

  • 客方言

    十二卷。罗翙云撰。翙云字蔼其,广东兴宁人。是编卷首冠以共和十一年(1922年)章炳麟序及作者自序。次为总目。卷中分释词、释言、释亲属、释形体、释宫室、释饮食、释服用、释天、释地、释草木、释鱼虫、释鸟兽

  • 万年觞

    清朱素臣撰。朱氏生平见《十五贯》。此剧叙刘基居日郊行,于丘阜侧拾得瑶觞一个、剑一把、天书三卷。瑶觞上镌有“天子万寿”四字样。其字全是古文,不可辨识,而末还有一行楷书六字,云:“欲贯通,访卧龙。”刘乃访

  • 铨政论略

    一卷。清蔡方炳撰。蔡方炳,字九霞,号息关,昆山(今属江苏)人。明末山西巡抚蔡懋德之子。著有《增订广舆记》,已著录。本书专论唐、宋二朝之铨政,颇为浅略。如谓侍郎起于隋,不知梁天监三年(504)已有侍郎之

  • 兰雪集

    一卷。元张玉娘撰。玉娘生卒年未详。松阳(今属浙江)人。明慧知书。少时许配给沈佺。后父母有违言。玉娘不从。时沈佺有疾,玉娘折简贻佺,以死自誓。佺卒,玉娘也忧郁而死。明嘉靖中,邑人王诏得其遗诗,于是为作传

  • 小司马奏草

    六卷。明项笃寿撰。项笃寿,字子长,嘉兴(今属浙江省)人。嘉靖进士,官至兵部郎中。著有《今献备遗》、《全史论赞》。《小司马奏草》为项笃寿任兵部职时,议覆内外陈奏之文,共包括驾部稿一卷,职方稿一卷。“小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