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考声切韵

考声切韵

一卷。唐张戬撰,清顾震福辑。王国维《天宝韵英陈庭坚韵英张戬考声切韵武玄之韵铨分部考》(《观堂集林》卷八)云:“撰《考声切韵》之张戬,其人见《唐书·宰相世系表》,官至泗州刺史,其弟锡相武后温王,则戬亦伪周时人。然则据今音为韵书实自戬始,故以‘考声’名其书。”另据《旧唐书》卷八五《张文瓘传》知张戬乃贝州武城(今山东武城县西)人,尚著《丧礼纂要》、《古今正字》、《集训》、《文字典说》、《文字释要》等书。《考声切韵》新旧《唐志》不录,似当时流传即不甚广,今日所见者,则仅《慧琳音义》所引数十则而已。王国维氏认为唐人韵书皆祖陆法言,虽部目有增损,次序有移易,要皆以法言为本。然法言之书,用六朝正音,至唐时已稍变易,于是有根据唐时言语以作韵书者,其分部乃不得不与法言大异。其书盖有数种:天宝《韵英》、陈廷坚《韵英》、张戬《考声切韵》、武玄之《韵铨》等是也。唐景审序《慧琳音义》云:古来音反多以旁纽而为双声,始自服虔,元无定旨,吴音与秦音莫辨,清韵与浊韵难明。至如“”与“”为双声,“企”以“智”为叠韵,若斯之类,盖所不取。近有元廷坚《韵英》及张戬《考声切韵》,今之所音,取则于此。是《慧琳音义》全用廷坚及张戬二书,故其反切与六朝以来诸家字书及韵书颇殊。其开卷音《大唐三藏圣教序》“覆载”二字云:上敷务反,见《韵英》,秦音也;诸字书皆敷救反,吴楚之音也。据此则《韵英》《考声切韵》等书反切以当时秦音为据,与陆韵之据南北朝旧音者不同。陆韵所据旧音多存于江左,故唐人谓之吴音,而以当时关中之音为秦音。其后陆韵行而《韵英》一派微,则由音韵之书用于属辞者多,而用以辨声者少也。欲考唐时关中之音,《韵英》、《考声切韵》及《慧琳音义》反切可为主要根据。以是言之,顾氏辑本所存虽少,然此乃唐代北音韵书之仅存者,故断楮残篇亦殊珍贵也。是编刊入《小学钩沈续编》,有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山阳顾氏刊本。

猜你喜欢

  • 尚书私学

    四卷。江昱(1。706-1775)撰。昱字宾谷,号松泉。仪征(今属江苏省)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诸生,少时安贫好学。通晓诸经,嗜金石文字,又精声音训诂之学,擅长诗词。一生著述甚多,除《尚书私学》外,尚有

  • 清容居士集

    五十卷。元袁桷(1266-1327)撰。袁桷,字伯长,号清容居士。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累官至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凡朝廷制册,勋臣碑版,多出其手。尤练习掌故,长于考据。此集共辞赋

  • 道书类抄

    无卷数。无编辑者姓名。此书前后也没有序言和跋文。其所收录都是从《道藏》中摘取以备观览。《四库提要》称其“非欲勒为成书”。此书今少传本流行。《四库提要》据浙江巡抚采进本,著录于道家类存目。

  • 待清遗稿

    二卷。宋潘音(1270-1355)撰。潘音字声甫,浙江天台人。自咸淳之末,遭逢世乱,即隐居不仕,题所居曰“待清轩”。入元以后,仍隐遁以终。其集旧无传本。明嘉靖间,其后人从败簏中得遗稿,属徐云卿校定而序

  • 明词林人物考

    十二卷。明王兆云撰。兆云字元桢,麻城(今属湖北)人。生卒事迹不详。该书是一部专门记述明代文人事迹和著作的专著。所选人物上起洪武,下迄万历年间,正编四百二十三人,补遗四十四人,共四百六十七人。其人仍在者

  • 苕溪集

    五十五卷。宋刘一止(1079-1160)撰。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今浙江吴兴县)人。宣和三年(1121)进士。绍兴初召试,除秘书省校书郎。历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刘一止七岁能属文,博学皆通。

  • 慈济方

    一卷。明释景隆(生卒年不详)撰。释景隆,号空谷,吴(今江苏镇江)人。据此书原刊本聂大年序称,景隆戒行精专,经禅之余旁及医学。书中杂记丸散膏丹及效验单方,不加分类,随得随记。内容涉及内外各科杂证四十余种

  • 读易自识

    无卷数。清金綎撰。金綎字丝五,吴县人。此书随笔记录,不分卷帙。首为总论,次为《系辞》、《序卦》,再次乃为六十四卦,次序与诸本迥然不同。又《序卦》论中乃多解《说卦》,标目也不相应。可能是未成之稿,后人以

  • 上海县志

    ①八卷。明郑洛书修,高企纂。嘉靖三年(1524)刻本。郑洛书,上海县知事。此志纂修距弘治《上海县志》仅二十年,久佚。清咸丰十年(1860),邑令刘邭膏始得嘉靖本,宝山蒋剑人为此志参校新志,作沿革官司选

  • 左氏兵略

    三十二卷。明陈禹谟(详《经籍异同》,经部·四书类)撰。此书乃其任兵部司务时所作,尝疏进于朝,请下敕该部,将副本梓行,俾九边将领人手一编,学习观摩。其书体例为:取《左传》中叙兵事者,依次排纂,仍从《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