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茅山志

茅山志

①十五卷。元道士刘大彬撰。大彬,号玉虚子,钱塘(今杭州)人。延祐中袭封茅山四十五代宗师、洞观微妙元应真人。此书分志诰副墨、三神纪、括神区、稽古迹、道山册、上清品、仙曹署、采真游、楼观部、灵植检、录金石、金薤编等十二门。前有明永乐癸卯(1423)胡俨序,称旧本为张雨所书,至为精洁,后毁于兵,姚广孝复为刊版。后成化六年(1470)、二十九年(1550)又重刻。清修《四库全书》时得此书,为浙江孙仰曾家藏本,即嘉靖时所刻。四库馆臣称此本“不但纸版恶劣,非张雨之旧,且为无识道流续入明事,叙述凡鄙,亦非刘大彬之旧矣。”列为存目。② 十五卷。清笪蟾光撰。笪蟾光,字江上,江苏句容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都察院御史。茅山亦名句曲山,在句容县东南,为第八洞宫,金坛华阳之天。周围一百五十余里。相传昔汉咸阳有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山有三峰,相传三茅君乘白鹤各居一峰,遂有大茅、中茅、小茅之名。元道士刘大彬曾撰《茅山志》十五卷,前有永乐二十一年胡俨序,称旧本,至为精洁。后毁于兵。姚广孝复为刊板。后成化六年、嘉靖二十九年又经重考。笪蟾光以为其尚有不足,故又重新纂辑此书。《茅山志》康熙八年(1669)刻本,共十五卷。分为十四门。曰三茅真君历朝诰敕。曰历朝真人敕书。曰历代真人奏疏书札、盖山历代真人名臣碑记。曰盖山宫观历代名臣碑铭。曰三茅真君纪系。曰洞天职仙传。曰上清嗣宗师四十五代传。曰茅山高真女仙传。曰盖山宫观泉洞异产田亩纪。曰真人著述经忏道书。曰梁唐宋元人诗记。曰明代名人诗记。曰大清名人诗记。附道秩考。兹篇考证详细,叙述简洁,条理清楚。阅之,于茅山诸事,历代兴衰,了如指掌。研茅山者,不可不读。

猜你喜欢

  • 古文龙虎经注疏

    三卷。南宋王道(生卒年不详)撰。王道,武士,自题“保义郎差充恩平郡王府指挥使”(见此书原序)。据此书原序,王道称自己志学之年,喜闻道家内丹外丹之学,曾依丹方炼外丹未成,后遇真师指点而悟出修丹之理法,但

  • 洗心居雅言集

    二卷,明范槚撰。范槚字养吾,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考取进士,官至知府。《洗心居雅言集》共有史论二百四十一条,书前有陶望龄所作的序言,书页的上方及行旁都有评语。序言前标曰“新

  • 四书纂言

    ① 无卷数,清王士陵撰。王士陵详《易经纂言》条。该书以《四书大全》为蓝本,杂采各种四书讲章而成书。先儒之说列于前,近人之说列于后,亦间以己说。② 四十卷。清宋翔凤(详见《论语郑注》)撰。是书翔凤自记意

  • 颜鲁公集

    十五卷。《补遗》一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唐颜真卿(709-785)撰。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724)举进士,开元二十四年(726),登拔萃科。任醴泉县尉,累

  • 皇朝经世文编

    一百二十卷。清贺长龄(17851848)辑,魏源(1794-1857)编。贺长龄,字耦耕,又称耦庚,号耐庵。善化(今湖南长沙)人,嘉庆进士,官至贵州巡抚,升云贵总督。著有《耐庵文存》。魏源,原名远达,

  • 广州人物传

    二十四卷。明黄佐(1490~1566)撰。黄佐,字才伯,香山(今广东省中山市)人,明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少詹事,学以程朱理学为宗,世称“泰泉先生”,著有《乐典》、《泰泉乡礼》等。《广州人物传》记录散见于

  • 呼兰府志

    十二卷。民国黄维翰纂修。黄维翰(1866——1930),字申甫,江西崇仁县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曾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呼兰府知府,龙江知府。民国初年,应黑龙江督军朱子樵聘,负责《黑龙江通志》

  • 按节坐功法

    旧本题宋陈抟(详见《河洛真数》)撰。古人研究养生,或强调屈体劳形进行运动,或主张存思观想,或讲求坐卧调神理气、方法不一。还有的主张按月之圆缺、晦朔弦望等不同的月日及子午卯酉十二辰进行修炼。《按节坐功法

  • 工部则例

    一百十六卷。清文煜等奉敕修。文煜,满洲正蓝旗人。官至福州将军,刑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是书于嘉庆十七年(1812)始修。光绪六年(1880)奏请重修,经对原书增补删改,成营缮司二十卷(下分坛庙盛京三陵

  • 太乙舟文集

    八卷。清陈用光(1768-1835)撰。陈用光字硕士,一字实思。江西新城人。嘉庆六年(1801)进士、改庶吉士仕编修官至礼部左侍郎、福建提督,浙江学政。训诸生必本古儒先警戒之道。为其师姚鼐、鲁仕骥置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