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荀子补注

荀子补注

①一卷。清刘台拱(见《论语骈枝》条)撰。是书为校勘《荀子》补正杨倞、汪中之作。仅九十六节,续十六节,大体精审。如谓《劝学》篇,“于越”作“干越”,“群焉”作“群居”。《君道》篇,“论德而定次”,“论”当作“议”。《大略》篇,“非礼”也,作“非仁”也。《哀公》篇,“无取詌”,“詌”,同《解蔽》之“钳”。如谓申徒狄非殷时人,以驳庄子音义,须知古代渺邈,传闻异辞,不得是此而非彼也。《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台拱驳杨汪五常之说,不知《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郑注明云:“木神则仁,金神则义,火神则礼,水神则信,土神则知。”即本荀子,认为杨注不清晰可也,以杨说为非,则误矣。《王霸》篇,“一日而曲列之”,台拱改“日”为“目”,则与上文不合。《君道》篇,作一日而曲辨之,安得改日为目乎?凡此之类,时亦见之,然较其全部,可取者仍多也。②二卷。清郝懿行撰。郝懿行有《易说》已著录。是书名同刘台拱所撰。书中亦引台拱之说,卷末附书二篇,一致王引之《论孙卿书》,一致李璋煜《论杨倞书》。观是书,较台拱书内容繁多,而逊其精密。如《修身》篇之“提侵”,即下文“怠慢”之意,而分为二义;《儒效》篇“谲德”,《韩诗外传》亦作“决德”,则“谲”与“决”字通用,而误从洪说作“论德”。《致士》篇,“然复士其刑赏而还与之。”“士”为“出”字之误,而以“士事”强通之。《成相》篇,“欲衷对,言不从,”“衷对”误倒,而改“从”为“封”。《大略》篇,“仁非其里而虚之”“虚”字是为“处”字之讹,而以“虚”读为“墟”,强说之。又如证《修身》篇,“出入”为“出人”,《儒效》篇,“行伪”即“行为”。以上诸例,皆失于检点所致。

猜你喜欢

  • 西园诗钞

    四卷。《续编》四卷。清张扩庭(生卒年不详)撰。张扩庭字海丞,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嘉庆二十五年(1820)进士。人评其诗河清体洁,有天成之感。五言古诗摹写蜀中山水,七言则豪健。他自喜律诗,绵丽深欸,不

  • 读左管窥

    二卷。清赵青藜(1700——1780)撰。青藜字然乙,号星阁,泾县(今属安徽省)人。乾隆丙辰(173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著作除《读左管窥》外,还有《星阁史论》、《星阁正论》

  • 云门语录

    八卷。明代释圆澄(生卒年不详)撰。圆澄,俗姓夏,字湛然,会稽人。受业于觉明,万历年间来到径山寺居住。著有《宗门》或《问概古录思益》,简注楞严义,说法华义,语涅槃、疏金刚三昧诸书。所撰《云门语录》,亦称

  • 明帝后纪略

    一卷。明郑汝璧撰。郑汝璧,缙云人,隆庆戊辰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兼佥都御史。是书专记明代帝后即位、册立年月,及生辰、寿数、谥号、山陵之类,而不载其事迹,故云“纪略”。此书上起德祖、懿祖、熙祖、仁祖四代,

  • 朱文懿文集

    十二卷。明朱庚(1535-1608)撰。朱庚,字少钦,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隆庆二年(1558年)进士。累官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卒于官,谥文懿。著有《朱文懿文集》。此集凡十二卷。史称朱庚醇谨无过,

  • 榕园词韵

    一卷。清吴宁撰。宁字子安,浙江安盐人。是书所以订补沈去矜词韵之作,而上去分列,不统乎平入。分三十五韵部:(一)平声东冬钟;(二)平声江阳唐;(三)平声支脂之微齐灰;(四)平声鱼虞模;(五)平声佳皆咍;

  • 闻见后录

    三十卷。宋邵博(?-1158)撰。邵博字公济,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曾官右朝奉大夫,秘书监校书郎,实录院检讨及知州等职。书成于南宋绍兴二十七年,是续其父邵伯温《闻见前录》而作,故名“后录”。《前录》所

  • 春秋续义发微

    十二卷。明郑良弼撰。良弼字子宗,号肖岩,淳安(今浙江淳安)人。万历举人。该书意在补胡安国《春秋传》的缺漏,对胡安国没有涉及到的《春秋》经义,进一步加以推阐,故得失亦与胡安国《春秋传》相等。今清华大学图

  • 艺林汇考

    二十四卷。清沈自南(生卒年不详)撰。自南字留侯,吴江(今属江苏)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拜山东蓬菜县知县。著有《历代纪事考异》、《乐府笺题》。《艺林汇考》系其采集诸种图书中考证事物名称的资料,

  • 敏学轩述记

    十六卷。清陈世箴(生卒年不详)辑。世箴字筱林,丹徒(今属江办省)人。是编乃世箴嗜读古书,采诸家文辞,体仿《文选文苑总集》,汇编成辑。内容多记忠臣孝子,遗文轶事,人心风俗之事,意在垂世立教。其记忠孝节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