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蒙古字韵

蒙古字韵

二卷。撰人不详。是一部中国元代用八思巴字拼写汉语(也称八思巴汉语)的韵书。编著于1269-1292年之间。元刻本流传至清道光年间,后亡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小学存目”著录,云有“两淮盐政采进本”。注“元朱宗文撰,宗文字彦章,信安人。”现代学者考证此书非宗文所撰。此书现在仅存一个旧写本,是元至大戊申(1308年)朱宗文所做的校订本,也已流失国外。《元史·释老传》云元初本用威乌尔字以达国言,至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始命帝师制蒙古新字。案帝师八思巴所创新字,初称蒙古新字,后改称蒙古字。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颁诏推行,元亡后渐废弃。今称八思巴字或方体字。是一种拼音文字,字母主要借用藏文字母,另有少数梵文字母和新造字母。字母最初为四十一个,后续有增加。以音素为表音单位,分元音和辅音。书体有正体和篆体两种,篆体多用于官方印章。行款从左至右直写,书写单位为音节。《蒙古字韵》朱宗文校订本卷首有刘更序、朱宗文序。正编包括蒙古字韵总括变化之图、校正字样、字母、篆字母、韵书正文、回避字样等。韵书正文分十五个韵部:①东、②庚、③阳、④支、⑤鱼、⑥佳、⑦真、⑧寒、⑨先、⑩萧、⑾尤、⑿覃、⒀侵、⒁歌、⒂麻。各韵顺序大致按收声类聚。每一韵部又分为若干韵类,每一韵类按照声类始见终日顺序排列同音字组,上冠八思巴字字头,下列所拼汉字,汉字标明平上去入四声。本书是用八思巴字拼写汉字的“通用备检”之书,它反映了当时汉语共同语的语音系统,是语言史研究的珍贵资料。亦可用作考释、解读八思巴字文物铭文的参考,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外学者十分重视对这部著作的整理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

猜你喜欢

  • 论语范氏注

    一卷。晋范宁(339-401)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宁字武子,南阳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晋经学家。反对玄学清谈,推崇儒学,撰《春秋穀梁传集解》十二卷,是今存最早的《穀梁传》注解。晁公武认为皇侃《论语

  • 秋红丈室遗诗

    一卷。清金礼赢撰。生卒年未详。金礼赢字云门,号五云,一号昭明阁内史,山西山阴人。王良士之妻。早卒,时年仅三十六岁。金礼赢幼迷翰墨,和王良士结婚后,益以诗文书画相商榷,志趣高远,二人亦自负不凡。性喜山水

  • 悔庐全书

    六种,二十卷。清张崇兰撰。张崇兰字猗谷丹徒(今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一生家居授徒,并从事著述。全书收《悔庐文钞》五卷首一卷文补一卷、《古文尚书私议》三卷、《中声集》二卷、《粗才集》二卷(以上两种为

  • 草庐说经三种

    四卷。清诸锦撰。诸锦,生卒年不详,字襄七,别字草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雍正间进士,官金华府教授,乾隆初举鸿博,授编修,迁赞善(东宫之官)。诸锦长于词章,诗法黄庭坚、陈师道。兼治经学。《续修四库全书

  • 说楛

    一名《焦氏说楛》 七卷。明焦周(生卒年不详)撰。焦周,字茂叔,上元(今江苏省南京市)人。焦竑之子也。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举人。此书集取诸书中新颖之语,以及其见闻所及,可资谈笑者,杂载成编,不分

  • 埤雅

    二十卷。宋陆佃撰。陆氏生平详见“尔雅新义”。是书晁、陈书目、《通考》、《宋史》俱载之,《四库全书》亦著录。凡《释鱼》二卷、《释兽》三卷、《释鸟》四卷、《释虫》二卷、《释马》一卷、《释木》二卷、《释草》

  • 济美堂集

    八卷。明吴文华(约1567年前后在世)撰。吴文华,字子彬,,广东连江人。生卒年均不详。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官兵部主事,累官总督两广军务。著有《粤西疏稿》。是集凡八卷。前四卷为诗、文,多为台

  • 知非斋易注

    三卷。清陈懋侯撰。作者著《周易明报》后,考虑到书中经注过简,人或不解其意。又恐读者误认为“明报”为佛家因果之说,故再著此书加以详细说明。其体例一仍《周易明报》,于各卦爻之下仍逐句注“得”、“失”字,但

  • 双报应

    六卷。清嵇永仁撰。嵇永仁生平详见《扬州梦》(辞目)。此剧为作者在狱中所作绝笔。据王龙光跋云,谓永仁自其狱中难友林某口中得闻所目击之钱可贵、王文用二人判案事,感叹而作此剧。剧中写建安生员钱可贵以欠纳官银

  • 合订禹贡山海经图注

    不分卷。清方之巩撰。方之巩为临湘(今属湖南省)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关于《山海经》,有人认为是禹、益所著,也有人认为是后人伪撰,方之巩在其自序中则说:“余读其书,记山川,则东西南北,确凿可据;论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