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虚字说

虚字说

一卷。清袁仁林撰。仁林字振千,陕西三原人。其人出处无可考。据其自序云书于东渠小学,其后王氏跋云《虚字之说》,吾师振千先生,为予小子辈说书而作,则袁氏为教师,此书为方便教学而作也。书前有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袁氏自序,后有乾隆十一年(1746年)王德修跋。是编搜辑经史诸子书中之虚字一百多个,各辨其语意文理,审其疾徐轻重,逐一区别,加以说解,并征引经史诸子百家之言以为证焉。书中颇多精当之论,较前人深刻多矣,如曰:“虚字者,语言衬贴,所谓语辞也。在六书分虚实,又分虚实之半,皆从事物有无动静处辨之。若其仅属口吻,了无意义可说,此乃虚之虚者,故俗以虚字目之。盖说时为口吻,成文为语辞,一也。”“语辞何以无义,缘其字本为语中衬点之声,离语则不能自立。”明确提出实字、虚字的是南宋末年的张炎,说见《词源》。张炎之后,字分虚实之说为历代训诂学家所接受,但何为虚字,诸家解释皆不及袁氏确切,袁氏之论,至今仍值得重视。又如曰:“腰句过递中用‘乎’字与‘於’字有别。‘乎’字气常圆满包含,用以腰句,能使上截微顿乃下,而情辞自足;“於”字气常巽顺直趋,用以腰句,能使上截轻松贯注,而情辞自捷。”“‘诸’字,腰句者可代‘之於’二字,乃是平趋过递。尾句者可代‘之欤’二字,乃是带疑未定。较之‘之於’,‘之欤’二者样处,别有一种团缩劲秃之气,正以其各收二字之音缩为一音,故彼自流畅,此自团缩。”袁氏对虚字语气的这些精细体味和分析,是很有价值,值得今人重视的。论者谓是书所说诸字,纯从经史诸子百家成语中体会其分若干用,用分若干义,一一为之剖解,自来训诂虚字,明晰详尽,从未有逾于是编者。此书有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及咸丰年间刊本,另有《惜阴轩丛书》本及《丛书集成初编》本。

猜你喜欢

  • 缁衣集传

    四卷。明黄道周(其生平详见“月令明义”条)撰。是书为崇祯十一年(1628)黄道周官少詹事时所进《礼记》注五篇之四。《缁衣》为《礼记》篇名。黄道周将《缁衣》分为二十三章,卷一共七章:不烦第一,咸服第二,

  • 环碧斋诗集

    三卷。尺牍三卷。明祝世禄(生卒年不详)撰。祝世禄字世功,江西德兴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官至尚宝司卿。祝士禄从师耿定向,云游东南进学,与潘去华、王德孺同为耿门高弟。著有《环碧斋小言》。《江西志

  • 别本白石山房稿

    二十六卷。清李振裕(约1685前后在世)撰。李振裕,字维饶,号醒斋,江西吉水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由庶吉士历官刑、工、户、礼四部尚书,曾督学江南。是集有诗文各十三卷,前后无序跋,

  • 四礼训蒙

    一卷。朝鲜李恒福撰。李恒福生卒年不详,字子常,一字白沙,号弼云,庆州人。书名所言“四礼”指冠礼、婚礼、丧礼、祭礼,“训蒙”即训导童蒙。著此书的最初动因作者自跋说:“余疾夫小子蒙士,每当祭时,登降拜俯,

  • 春寒闲记

    一卷。不著撰者名氏。此书卷末自跋称“辛酉三月二十五日记”,署名为“德水”。钱塘厉鹗在后跋中称此书“颇为可观”,后人据此等考证,认为此书当是德州卢世(1588-1653)撰。卢世淮,字得水,一字紫房,晚

  • 陈竹山文集

    四卷。明陈诚(约1407前后在世)撰。陈诚,字子实,吉水(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洪武二十七年(1394)进士,授行人,永乐中哈里入贡,诏送使臣还国。陈诚因此遍历哈里等十七国,后官至右通政。著有《使西

  • 古文关键

    二卷。宋吕祖谦(1137-1181)编。吕祖谦字伯恭,世称东莱先生。尚书右丞吕好问之孙,吕大器之子。浙江金华人。生平详见《宋文鉴》条。本书取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苏洵、苏轼、张耒之文共六十余篇,

  • 竹香诗集

    四卷。清席鏊(约1744年前后在世)撰。席鏊字景溪,常熟(今江苏省常熟)人,吴伟业之外孙,生卒年均不详。雍正七年(1729)举人,官内阁中书,工诗,对诗法颇有见地。此集有诗三百余首,乃其友杭世骏所删。

  • 杜诗论文

    五十六卷。清吴见思撰。吴见思字齐贤,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据本书凡例,拟举杜诗典故别为一书,名为杜诗论事,而此编唯诠释作意,故谓之《杜诗论文》。其实,笺注典故,目的在以明文义。论事自论事,论文自论文

  • 虞美人

    玉钩鸾柱调鹦鹉,宛转留春语。云屏冷落画堂空,薄晚春寒、无奈落花风。 穿帘燕子低飞去,拂镜尘鸾舞。不知今夜月眉弯,谁佩同心双结、倚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