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西京杂记

西京杂记

六卷。旧题晋葛洪(见《肘后备急方》)撰。原书二卷,后分为六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卷,不题撰人。《旧唐志》作一卷,《新唐志》作二卷,《宋志》作六卷,均题晋葛洪撰。该书末有葛洪跋云:刘歆著有《汉书》一百卷,班固撰《汉书》几乎全取于此,不取者不过二万字左右,今抄出二卷,名曰《西京杂记》,似为葛洪抄辑刘歆《汉书》材料而成,故《四库全书总目》兼题刘歆、葛洪姓名。据近代研究者考证,多以葛洪托名刘歆而作。《西京杂记》为历史轶事类小说,“西京”即西汉的都城长安,所记内容多为西汉统治者与文人名士的遗闻轶事,夹杂一些怪诞的传说。如王昭君为画工所欺远嫁匈奴,卓文君作《白头吟》私奔相如,匡衡穿壁引光读书,司马迁发愤作《史记》,董仲舒阴阳学释冰雹雨雪等故事,都较好地反映了西汉全盛时期文人名士的精神风貌。此书还记录了西汉的宫室建筑、宫廷衣饰器物和风俗民情等,如九月九日重阳节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常被后人引为掌故,颇有史料价值。此书对后世颇有影响,唐人李善《文选注》与徐坚《初学记》均大量引用此书。文笔简洁而富于色彩,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其“意绪秀异,文笔有可观者也。”二卷本有《抱经堂丛书》本、《正觉楼丛刻》本、《龙溪精舍丛书》本。六卷本乃宋人所分,见《直斋书录解题》,有明万历三十年陕西布政使司重刻本、《四部丛刊》影印明嘉靖三十一年孔天胤刻本、《古今逸史》本、《汉魏丛书》本、明郭子章与《三辅黄图》合刻《秦汉图记》本、《增订汉魏丛书》本、《稗海》本、快阁藏书本、《津逮秘书》本、《学津讨源》本、《龙威秘书》本、《艺苑捃华》本、《四库全书》本、中华书局1985年程毅中校点排印本。

猜你喜欢

  • 推求师意

    二卷。明戴原礼(1324-1405)撰。戴原礼名思恭,字原礼(元礼),一字复庵,浦江(今浙江浦江)人。年轻时和父亲戴垚同随名医朱震亨学医,又学医于罗知悌,医术颇精,治疗每有良效。洪武年间(1368-1

  • 史姓韵编

    六十四卷。清汪辉祖(1731-1807)编。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浙江萧山人。乾隆年间进士,授湖南宁远知县,两署道州,又兼摄新田县事。归里后,闭门读书。著有《元史本证》、《读史掌录》、《九史

  • 刘氏家塾四书解

    不分卷。清刘豫师撰。书首有自序及凡例,又有其门人温怀璋、袁文焕二序。自序称“读李二曲《四书反身录》,喜其反身二字,切中时病,而所讲书理,又悉以人生日用寻常之事为言,爰仿其意,与子弟门人辈讲学,就人眼前

  • 蒙古律例

    十二卷。清理藩院奉敕修。是书卷一为官衔,共二十四条,包括公主之子、亲王子弟给予职衔、元帝子孙皆为台吉,其臣后裔为塔布囊等,卷二为户口差徭,共二十一条,包括外藩蒙古三年一次比丁、外藩蒙古不准卖与内地旗人

  • 被褐先生稿

    十七卷。明华善述(1545-1621)撰。华善述,字仲达,江苏无锡人。是集凡十七卷。只末一卷为杂文,余皆为诗。据集前世贞序称:“其诗或并比兴而忘之,大概不可为典要。”深有不满之意。但亦将其列为四十子之

  • 后缇萦传奇

    一卷。清汪宗沂(1837-1906)撰。汪宗沂字仲伊,一字咏春,号弢庐,歙县(今属安徽省)人。他出身于望族,家中富有藏书,聪敏早慧,幼承母教,勤学不辍。光绪六年(1880)进士。光绪二十一年(1895

  • 小檀栾室镜影

    六卷。清徐乃昌撰。徐乃昌(1868-1936),字积余,南陵(今属安徽)人。清人以镜录著称者,钱坫《浣花拜石轩镜铭集录》,所录不过二十五件,瞿中溶、梁廷楠,所录亦不过一百四十余件,即使清代内府所藏见于

  • 啸堂集古录

    二卷。宋王俅撰。王俅,字子弁,一作球,字夔玉,米芾《画史》又作夔石,任城(今山东济宁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啸堂集古录》。是书前有同乡李邴序言,赞俅“幼警悟”、“长年好学”、“精于古字”以及

  • 简字全谱

    一卷。劳乃宣撰。劳氏既定京音五十母、十二韵、四声;复加六母、三韵、一入声之号,为宁音一谱;又加七母、三韵、一浊音之号,为吴音一谱。然犹未足以括中国各地方音,于是立一百十六母、二十韵。遂制定其谱,母韵各

  • 乾州厅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蒋琦溥原本、林书勋续修,张先达纂。林书勋,字麟阁,粤东人,曾任乾州厅同知。张先达,字行可,贡生候选教谕。《乾州厅志》清同治十一年(1872)修,光绪三年(1877)续修刻本,共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