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品

诗品

① 三卷。南朝梁钟嵘(468?-518)撰。钟嵘字仲伟,颖川长社(今属河南长葛)人。颖川长社钟氏为世族,钟嵘的七世祖钟雅官尚书右丞、御史中丞,父亲钟蹈为齐中军参军。钟嵘在齐永明三年(485)与兄钟岏同入国子学为国子生,受到国子祭酒、儒家代表人物王剑的赏识,举本州秀才。齐建武初,为南康王萧子琳侍郎,迁抚军行参军,出为安国令。入梁,嵘先后为临川王萧宏参军、衡阳王萧元简宁朔记室,最后任西中郎晋安王萧纲记室,“顷之卒官”。故世称“钟记室”。著有《诗品》。此集为南朝梁诗歌评论著作。正文为上、中、下三卷。《梁书》本传录《诗品》序文仅为流传《诗品》序的第一部分。旧本《诗品》序有三部分,或分置于三卷前,为各卷之序。或以第一部分为全书序,第二、三部分为中、下卷之序。清人何文焕辑《历代诗话》,始将三部分合并为全书总序。故除第一部分与《梁书》本传相合,可断为原书序文外,余二、三部分均不缀序言。《诗品》所论皆为五言诗。所谓“嵘今所录,止乎五言”。其坚持排斥当时把四言诗说成是雅音”、“正体”,而把五言诗看作“流调”、“非音之正”的说法。大力肯定了汉魏以后的五言诗,并对五言诗长处作了如下说明:“夫四言,文约易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邪?”还将历代五代诗人分成三系:《国风》、《小雅》、《楚辞》。其中《国风》、《小雅》同属《诗经》,所以实际上是《诗经》和《楚辞》两大系,也就是将《诗经》和《楚辞》看作古代诗歌发展的两个源头,这大致是符合文学史实际的。在定诗人的品第高下方面,钟嵘仿效汉魏以来“九品论人”的做法,将全书的一百二十二位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其所论和品评,不少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定见。故《诗品》被誉为“诗话之伐山”(毛晋《诗品跋》),并与刘勰的《文心雕龙》并称。章学城评论《文心雕龙》是“笼罩群言”,“体大而虑周”;而《诗品》则“思深而意远”,“非论诗家所及”(《文史通义·诗话》)。《诗品》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和文学史上都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诗品》的现代注本,有陈延杰《诗品注》,许文雨《诗品释》(后经修订收入《文论讲疏》),陈延杰《诗品注》修订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1年),萧华荣《诗品注释》(中州古籍出版社·1985年),向长《诗品注释》(齐鲁书社·1986年),吕德申《钟嵘诗品校释》(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现存最早《诗品》版本,为元延祐七年(1320)园沙书院刊宋章如愚《山堂先生群书考索》本。一般通行本为《历代诗话》本和《四库全书》本。② 一卷。唐司空图(837-908)撰。司空图字表圣,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县)人。生平详见《司空图表圣文集》(辞目)。此集为唐代诗歌理论著作。又称《二十四诗品》。唐人诗格传于后世者,率皆出于他人假托,惟此一编,实出于司空图之手。其《一鸣集》中有与李秀才《论诗书》。称“诗贯六义,讽谕抑扬,渟蓄渊雅,皆在其中。惟近而不浮,远而不尽,然后可言意外之致”。又称“梅止于酸,盐止于咸,而味在酸咸之外”。其持论非晚唐所及。故此书亦深解诗理。全书把诗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沈著、高古、典雅、洗练、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类,并各以十二句韵语进行描述,其实际是二十四首以揭示诗歌内在艺术美为主旨的论诗诗。根据道家的美学思想,强调自然美,追求“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意境。故其论诗的构思、内容、风格等,虽不拘一格,而自然、冲淡成为其基本倾向,贯穿于各品之中。如《自然》,强调“俱道适德,著手成春”;《雄浑》,主张“持之非强,来之无穷”;《冲淡》,则应“素处以默,妙机其微”等等。但亦遵循自然之旨,提倡用不同的风格、手法表现意境美。《诗品》收于《司空图表圣文集》。有《四库全书》本。郭绍虞有《诗品集解》(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出版),还有《谈艺珠丛》、《唐代丛书》、《历代诗话》等本。今人解释《诗品》的专著有祖保泉《司空图诗品解说》(安徽人民出版社。1980年),乔力《二十四诗品探微》(齐鲁书社。1983年)等。

猜你喜欢

  • 圣宗集要

    八卷。清费纬祹撰。费纬祹字约斋,鄞县(今浙江宁波)人。生卒年不详。本书记载上古至明代大圣大贤及讲学诸儒的事迹,重在宣扬道家思想,认为伏羲、黄帝皆活二百岁,颛顼、舜、禹皆百余岁,伊尹百岁,周文王、周武王

  • 宝晋英光集

    八卷。宋米芾(1051-1107)撰。米芾,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龙门居士等,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北宋书画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家”。因母侍宣仁后,补为浛光尉,历知雍丘县

  • 满律摭遗

    二十二卷。清沈家本撰。沈家本,见前条。是书前有沈家本自序,叙述编次原委。其卷一为总述目录,卷二为盗律、有韧略、恐猖、和买卖人、持质、受所监、受财枉法、贼伤等,卷三为贼律一,有大逆无道等,卷四为贼律二,

  • 刘瓛乾坤义

    一卷。辑佚书,南齐刘瓛(见《刘氏系词义疏》条)撰,清黄奭辑,载于《汉学堂丛书》中。刘瓛所撰《周易》义疏有多种辑本,孙堂辑为《刘氏周易义疏》,列于《二十一家易注》中;马国翰辑为《刘氏周易义疏》,列入《玉

  • 四书集编

    二十六卷。南宋真德秀辑录朱熹四书注语而成。真德秀(1178-1235)字景元,后改希元,南宋理学家,建宁浦城(今福建浦城)人,世称西山先生。庆元五年(1199)进士,官至参知政事。他是朱门再传弟子,是

  • 风林类选小诗

    一卷。明朱升(1299-1370)编。朱升字允升,号枫林。安徽休宁人。明洪武元年(1368)进士。世称枫林先生。有《周易旁注》。此编皆录五言绝句,始于汉、魏,终于晚唐。分为直致、情义、工致、清新、高逸

  • 标孟

    七卷。清汪有光撰。有光字谦子,安徽新安人。是书首有曹贞吉序及有光自序,题曰《标孟》,行间有评,每节后又有总评,颇能发挥妙蕴。自序言“当今之世,而不急急焉以文诱人,则孔孟或几乎息”。其意欲学者沿袭孟子之

  • 四书解细论

    不分卷。清李荣陛撰。荣陛字奠基,江西万载(今江西万载)人,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是书因辛廷芝《四书解》而作。廷芝号畹堂,与荣陛同邑友好。廷芝把所著《四书解》寄荣陛商榷。荣陛因为此书。曰细论,乃

  • 秘传证治类方

    见《证治要诀类方》。

  • 甲申杂记

    一卷,闻见录一卷、随手杂录一卷,宋王巩撰。生卒年不详。王巩字定国,自号清虚先生,莘县(今河北莘县)人。有才学,性豪迈,曾与苏轼友善。苏轼获罪,王巩亦被贬宾州。历官宗正丞。此三卷书,皆记东都旧闻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