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家直说

诗家直说

二卷。明谢榛(1495-1575)撰。其生平详见《四溟集》辞目。此书原载其《四溟集》中,称《诗家直说》。后别出单行,题《诗家直说》,也题《四溟诗话》。谢榛论诗,亦有复古主张,但他已认识到本朝诗人学杜甫,“未免蹈袭”,“摹拟太甚,殊非性情之真”,成为创作之弊。他主张不限于学杜,“初唐、盛唐十二家诗集,并李、杜二家”“咸可为法”;除“夺盛唐律髓”外,亦应“追建安古调”,取径较其他人宽广得多。谢榛重视“悟”在诗歌思维中的作用,对此论述颇多。他以“悟”为作诗的关键,“非悟无以入其妙”。谢榛认为,“兴会神到”是诗歌创作的最佳境界,“诗有天机,待时而成,虽幽寻苦索,不易得也”。在表现方面,他主张“自然妙者为上,精工者次之”。谢榛将诗歌意象的创造,概括为情、景两个要素的融合,“作诗本乎情景”,“情景相融而成诗”。“景”为客观景物,“情”为诗人感情,两者互相融合,缺一不可。谢榛强调景“不拘形胜”,“不宜逼真”,“妙在含糊”,即以表现情感为本。谢榛关于“情”、“景”的论述,对明、清诗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谢氏急于求名,持论多夸张而少确切,甚至指摘唐人诗病,妄改字句、语言似乎高超,然而实则谬误。此书有《历代诗话续编》本、《丛书集成初编》本及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出版的宛平校点本,均称《四溟诗话》。《四库全书总目》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

猜你喜欢

  • 说文校案

    一卷。近代奚世干(生卒年不详)撰。世干字挺筠,江苏南江人,口哑不能讲话,而通小学。曾欲纂辑《说文解字通考》,因其庞大,仅存纂例,全书未成。此编乃是奚氏读《说文》的笔记,旨在校正文字方面。奚氏于段玉裁、

  • 论语发疑

    四卷。清顾成章撰。成章字咏植,江苏武进(今江苏武进)人。是书前有金保泰序,中多创解,如“其为人也孝弟”,谓“为”读去声,“仁”作“人”。又如“曾参字子舆”,谓“参”乃“骖”的通用字。古人名字文义相属,

  • 孟子字义疏证

    三卷。清戴震(1723-1771)撰。震字慎修,又字东原,安徽休宁(今安徽休宁)人。清思想家,学者。著述繁富,有《方言疏证》、《声韵考》、《声类表》、《考工记图》等,后人编为《戴氏遗书》。段玉裁作震年

  • 孟子传

    二十九卷。宋张九成(1092-1159)撰。张九成字子韶,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绍兴二年(1132)中状元,历任佥判、著作郎、礼部侍郎等职。反对秦桧和金,又被诬与禅师宗杲交游,谤讪朝庭,一贬再贬。

  • 吕子节录

    四卷。《补遗》二卷。清陈宏谋(1696-1771)编。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临桂(今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雍正进士,官至东阁大学士。外任三十余年,皆有声。著有《湖南通志》、《训俗遗规》、《大学衍义辑要

  • 宋朝名画评

    三卷。又名《圣朝名画评》。宋刘道醇撰。其生平见《五代名画补遗》。是编分六门:人物、山水林木、畜兽、花卉翎毛、鬼神、屋木。每门下又分神、妙、能三品,品又分上、中、下三等。共录六门三品五十四等一百一十人,

  • 授经簃课集

    一卷。胡元玉录。授经簃在会同县学官署中,会同属湖南靖州。胡元玉当时在县学任教谕,除了给诸生开设时文课之外,还讲授经学。讲经先讲《论语》,时间大约一年,此书就是胡元玉将学生的课业汇集成册的。卷首有督学使

  • 论语经正录

    二十卷。清王肇晋与其子王用诰同撰。肇晋深泽(今河北深泽)人。曾谓国家以经义取士,首试四书,天下士由朱子之学上窥邹鲁,沿袭既久,逐末忘本。肇晋欲纂集一编,以救时弊。晚年带病著作,未及详加搜讨。后其子用诰

  • 姑熟帖

    刻于宋淳熙间。现只存残石,可见者只有苏子美诗半首,苏东坡诗文五篇,陆放翁诗九首,有完有缺;其中苏子美诗为淳熙戊戌(1178)杨倓刻,苏东坡诗文为淳熙十六年(1190年)洪遇刻,陆放翁诗则年月及刻者姓名

  • 南朝史精语

    十卷。宋洪迈撰。该书摘录南朝宋、齐、梁、陈四史中古隽之语,谓之精语,次第成篇,计有《宋书》四卷、《齐书》三卷、《梁书》二卷、《陈书》一卷。该书有清浙江王启淑家藏本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