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说

诗说

① 十二卷。宋刘克撰。刘克,宋理宗时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信安(今浙江常山县)人。刘克在《诗经》研究方面受吕东莱的影响,《诗说》一书的体系仿效《吕氏家塾读诗记》,一诗一解,先列原文,后录诸家之说,而系己意于其后。后来其子刘坦在付印时,为了节省篇幅,删掉诸家之解而独存刘克之说,现本已非原样,而且又缺卷二、卷九、卷十,书中又有缺字多处,因此只是残本。在宋代有尊序与废序两派,刘克属废序派,他认为《诗序》为子夏所作,而子夏之言“失圣人之旨多矣”,因此主张废弃《诗序》,再求诗旨(《诗说·总论》),书中对诗旨的探索,有一定的价值。但刘克学术水平不高,对语词的解释大多望文生义,对历史事件的考订大多想当然。理学气相当浓,特别对爱情诗的看法偏见更大。有江苏古籍出版社《宛委别藏》影印本。又有手抄本六册,现藏于北京大学图书馆。② 一卷。清陶正靖撰。陶正靖字稚衷,江苏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大体上都不以毛序朱集传为然,自解其诗,只不过是空言说经,没什么价值。有借月山房丛书本。③ 一卷。清管世铭(1738-1798)撰。世铭字韫山,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县)人,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士,官至御史大夫。工制举业,从游之士颇众。世铭之诗,朗健深厚,生平不服袁枚,有“守心自与康成异,不肯轻身事马融”句。尤精古文,著有《韫山堂诗文集》、《诗说》等书。世铭论诗,注重诗意心得,与心合者则从之,故序有得则从序说,传有得则从传说,序传皆不得,则求之自汉以来诸家之说,诸说再不得,则求之“吾心”,“吾心”不得者,则缺之。故其说诗,唯求意通而已,而不主一家之说。此虽未免有以己之心度诗人之志之嫌,而能令人信服者亦颇多。然既以与吾心合而用旧解,亦难免有沿袭旧说之弊,亦难免用旧说已误者此书有嘉庆五年(1800)刊本。④ 二卷。清陈广旉撰。广旉生平仕历皆不详。此书于光绪年间为伍崧生所刻。前有长州顾复初序。据序文可知陈氏乃道光时人。是编不载经文,亦不尽释全经,凡有所发明皆标举篇目以条录之。其解诗既不限于某一方面,亦不主一家之言。或训诂字词,或诠释诗意,或引发背景,或条列异文;时宗诗序,时从《郑笺》,时主《集传》。能参众家之说而出己见。今观其书,既有发前人所未见之说,亦有臆解妄断之处。有光绪十(1884)年甲申刊本。⑤ 四卷。近人姚求概撰。求概安徽桐城人。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只解说十五国风而不涉及雅颂。大抵节取《毛传》、《郑笺》,朱子《集传》之长、而辅之后世诸家之说。对桐域籍学者如钱澄之,姚鼐、马其昶等人治诗之说所采尤多。然缺乏个人识见。此书有写印本传世。⑥ 一卷。题为汉鲁人申培撰。据《汉书·艺文志》载,“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又称“有《鲁故》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隋志》也称“小学石经鲁诗六卷”,又称“鲁诗亡于西晋”。据此,申培所著《诗说》早已失传。毛奇龄称此书与《子贡诗传》于嘉靖年间传至庐江郭相奎家,原是黄文裕秘阁石本,字用篆体,附以楷体今人,但后人均视为伪作。一是因为只有二十四篇,无卷次,与《艺文志》、《隋书》所载不同;二是与散见于其他书籍的鲁诗说多有不符之处。只是本书引述之处往往各有所本,说明作者还是有一定水平的。现存《明刻汉魏丛书》版本。

猜你喜欢

  • 守城录

    四卷。南宋陈规、汤璹撰。陈规(1072-1141),字元则,密州安丘(今属山东)人。据《宋史》本传记载:靖康末,金人入侵。时规为安陆令,以勤王兵赴汴京,至蔡州,道梗而还。会剧寇攻德安府(今湖北安陆),

  • 孝经合解

    二卷。清陈治安编辑。陈治安字道援,浙江山阴(今绍兴)人。曾官河南襄城县知县。是书首有治安自序,又有丛说七条,并举阐发经义者周敦颐、程颐、程颢、张栻、朱熹、司马光、陆九渊、刘翚、范祖禹、王祎、曹端、薛瑄

  • 身易实义

    五卷。清沈廷劢撰。沈廷劢字克斋,嘉兴(今属浙江)人。康熙中由副贡生授栾城县知县,官至商州知州。该书概以程朱为宗,凡是宋明诸儒称引程朱之说的均摭拾无遗。而对于在程朱之外别有发明的一概摒弃不录。前有自序说

  • 洛原遗稿

    八卷。明白悦(约1545前后在世)撰。白悦,字贞夫,江苏武进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十一年(1532)进十。官至江西按察司佥事。为尚书白昂之孙。其家世鼎贵,而独刻意学诗。著有《洛原遗稿》等。是稿凡八卷。其

  • 微言

    四卷。附《说书随笔》一卷。明詹在泮(生卒年不详)编。詹在泮字定斋,衢州(今浙江省衢州市)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生平事迹不详。此书采辑明代讲学语录,将王守仁、王畿、罗汝芳三家合为一卷,此为良知

  • 万远堂易蔡

    无卷数。明蔡鼎撰。鼎字无能,福建闽(今福州)人,诸生,曾佐孙高阳军幕,晚年注《易》,名曰《易蔡》。此书以上经为上篇,下经为下篇;又以上系为上篇,下系为下篇,次则说卦、序杂两篇,皆无注释。其于易卦上必颜

  • 学古编

    一卷。元吾丘衍(生平详见《周秦刻石释音》)撰。此书为篆刻印章技法之书。首列三十五举,详论书体正变及篆写摹刻之法,次为合用文籍品目,一是小篆品,二是钟鼎品,三是古文品,四是碑刻品,五是器品,六是辨谬品,

  • 诗义求经

    二十卷。清艾畅撰。畅字至堂,江西东乡人,生平不详。畅与尹继美同时,同治《诗经》,其书似尚不如继美之善。畅尝序继善《诗管见》云:“如简兮,如君子阳阳等篇,岂有一家道著。即二南之南字,亦自汉至今无人认得,

  • 惠子

    一卷。周惠施(约前370-310)撰。施、战国时宋人,仕魏,相梁惠王。惠又作慧,惠施亦称惠公、惠子。据郑樵《氏族略》记载:“惠氏,姬姓,周惠王支孙,以谥为氏也。”施相惠王,《战国策·魏策》于惠、襄、哀

  • 娄子敬文集

    六卷。明娄枢撰。娄枢,字子敬,河内(今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嘉靖四年(1525年)举人。官至广宗县知县。集中杂著,颇留心经世之学。其论《资治通鉴》,专以首篇命晋大夫为诸侯立论,虽亦有所见。而以此一条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