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书

说书

不分卷。明李贽(1527-1602)撰。李贽,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单名贽,号卓吾,又名笃吾、宏甫、温陵居士,晋江(今福建晋江)人。明思想家,著有《焚书》、《续焚书》等。说书即说四书。首《论语》,次《大学》,次《中庸》,次《孟子》。每书先统论,次分说。论《大学》,谓世传《大学》之道以下为圣经即孔子之言;所谓诚其意者以下为贤传。论《中庸》,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为天下的大本。《中庸》既两释之,而程子则曰,“不偏之谓中”;朱子又曰,“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也”,岂以子思子之释为非。说《论语》学,谓学从爻,觉也从爻。盖指吾心之爻之中而言。说《孟子》皆所以明人伦。其他所说,虽多涉于玄理禅机,而旨趣自妙。该书有明刊本。

猜你喜欢

  • 粤游日记

    一卷。清王钺(1623-1703)撰。王钺,字仲威,号壬庵,诸城(今属山东)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官至广东西宁知县。著述颇多,除本书外,尚有《水西纪略》、《暑窗臆说》、《星余笔记》等。本书记

  • 赵浚谷集

    十六卷。明赵时春(1509-1567)撰。赵时春,字景仁,号浚谷。平凉(今属甘肃)人。嘉靖五年(1526)进士,选庶吉士,历兵部主事、右佥都御史。著有《平凉府志》、《浚谷集》。是集凡十六卷,其中文十卷

  • 续修稷山县志

    二卷。清马家鼎纂修。马家鼎字梅卿,浙江绍兴县人,光绪七年(1881)任稷山知县。马家鼎掌稷山县后,设局修志。其在书前序中云:“自明季创志以来,至我朝康熙、乾隆、嘉庆,屡加修辑,同治间,复广续之。其间山

  • 隅园集

    十八卷。《薠川》集 八卷。明陈与郊(1546-1612)撰。与郊,字广野,号隅阳,别署玉阴仙史,亦署高漫卿。浙江海宁人。万历二年(1574)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因母忧而归故,不复出。著述颇丰。其传奇

  • 羲之真草十七帖

    一卷。晋王羲之书。明李崧祥刻。李崧祥,生卒年不详。字慕川,贵池(今属安徽)人。曾官浙江按察使。李崧祥非常推崇王羲之的真草,认为王右军的“真草十七帖”,更是“诸书英华”,曾深得张彦远、杜少陵等大书画家、

  • 公穀汇义

    十二卷。清姜兆锡(详见《周易本义述蕴》)撰。作者认为,《公羊》《穀粱》二传重在阐发《春秋》大义,不同于《左传》之重在纪事,而《左传》失于诬妄,其事其义俱不足尽信;但《公》《穀传》二传中,有掺杂《左氏》

  • 麟角集

    一卷。唐王棨(约873前后在世)撰。王棨,字辅文,一作字辅之,福清(今属福建)人。生卒年不详。咸通三年(862)登进士第。官至水部郎中。黄巢起义后,不知所终。著有《麟角集》。唐代取士,科目至多,而所最

  • 伪豫传

    一卷。宋杨尧弼撰。记载宋刘豫降金,被金人立为傀儡皇帝始末。书中载有诸如戒令、农桑、诏牒、官册、修十一税法、诏谕士民榜等政治、法令方面内容。杨尧弼曾为刘豫部下,豫败后复归宋,故其所记事多为亲见,较为真实

  • 文选音残本

    一卷。不著撰人。此编首尾残阙。起任彦升、王文宪文集序之后半。检卷内子目,知在卷第二十三,止于令升《晋纪总论》。在卷第二十五,特与李善注本相校,则为卷四十七至四十九,知所据为昭明原帙。盖《文选》原编三十

  • 山河舆地考

    十九卷,末一卷。明程禹谟纂。明抄本。卷一总目;卷二历代总图;卷三皇明总图;卷四北直;卷五江南;卷六山西;卷七山东;卷八河南;卷九陕甘;卷十浙江;卷十一江西;卷十二湖广;卷十三四川;卷十四福建;卷十五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