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古籀补补
共十五卷,其中《附录》一卷。近代丁佛言(生卒年不详)撰。佛言黄县(今属山东)人。是书为增补吴大澂《说文古籀补》而作。依吴书的体例,取所见秦前文字为吴书所未及者、新出土诸器之字、旧器尚无考释之字,余所补悉为重文,而于陶玺加详,共补三千八百余字。《说文》所无及疑为某某字无定释者为附录。是书有1924年石印本。
共十五卷,其中《附录》一卷。近代丁佛言(生卒年不详)撰。佛言黄县(今属山东)人。是书为增补吴大澂《说文古籀补》而作。依吴书的体例,取所见秦前文字为吴书所未及者、新出土诸器之字、旧器尚无考释之字,余所补悉为重文,而于陶玺加详,共补三千八百余字。《说文》所无及疑为某某字无定释者为附录。是书有1924年石印本。
二十八种,八十二卷 清钱熙祚(详见《守山阁丛书》)编。钱熙祚得张海鹏汇钞残本有二种:一种为《墨海金壶》,一种为《借月山房》。后将两种仿鲍延博《知不足斋丛书》体例,校刊付印。取《抱朴子》语,改《借日山房
二卷。清高熊徵(生卒年不详)撰。熊徵字渭南(今广西省岑溪县)人,顺治十七年(1660)副榜贡生,官至浙江都转盐运使。是书只将朱熹《小学集注》略为随章分解,特使童子读之易于明而已。该书《四库全书总目》有
一卷。旧本题为元李衎撰。李衎生平,详见《竹谱》。李衎有《竹谱》十卷,《永乐大典》已采辑著录,故抄袭十卷之《竹谱》成一卷之《竹谱详录》,易如反掌,只是其“详”实难达到。对此,《四库全书总目》仅存其目,加
二卷。附《校轩吟草》二卷。明万达甫(约1570年前后在世)撰。万达甫,字仲章,号纯初,浙江鄞县(今宁波)人。都督佥事万表之子。生卒年不详。少袭世职,官至广东海防参将。万表虽为将家子,而笃好词翰。达甫承
初编十二卷,二编八卷。清乐钧撰。乐钧初名宫谱,字元淑,号莲裳,江西临川人。生卒年不详。嘉庆六年(1801)举人,以后屡次会试不中。家贫,同母亲居江淮间。乐钧是江西继蒋士铨之后有诗名的人。著有《青芝山馆
一卷。五代翟奉达撰。奉达生平见《大唐同光四年具注历》条,籍里不详。是编前有叙,首二句与同光四年者相同。盖《沙州历书》并用此序。观安彦存《雍熙三年具注历》序文,尚大致同此。然此与《同光四年历》最近。且同
一百六十卷。明凌稚隆(生卒年不详)撰。凌稚隆著有《春秋左传评注测义》。本书仿《韵府群玉》,而又稍加变化其体例。在每一韵之下,先列小篆一字,之后以韵隶事。其排列的顺序为:经、史、子、集、杂。又以赋、颂、
一卷。清冯履端(生平年不详)撰。冯履端,字正则,江苏南汇(今属上海)人,冯慕孺之长女,监生丁岵瞻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民国十六年(1927)排印本。与其妹冯履莹《团香吟》合刻一起,名为《周浦二冯诗草》
二十二卷。不著编辑者名氏。书前有明隆庆五年(1571年)自序一篇,题曰飞来山人,不知是为何人。此书所录皆为明人说部,共二十二卷,分为十集,以十天干来标目。自陆粲的《庚巳编》以下共二十二种,每种为一卷。
五卷。清谭献(1832-1901撰。谭献生平详见《复堂文集》辞目)撰,谭献辞官之后,精力大半精研子部书籍,其校勘董仲舒文、《淮南子》等书尤见功力,发前人所未发,见众人之所忽,有继往开来之功。其文续得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