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清常茂仁撰。茂仁字炳南,河南密县(今河南密县)人。著有《书经臆说·大诰篇》、《诗经臆说·父王篇》。其说《中庸》,以孝字为宗旨,其大意谓中庸宗旨,只是一孝,吃紧在先有其终,此孔孟待阐之旨,程朱未窥
五百七十四卷。清姚莹(1785-1853)辑,顾沅补。姚莹,字石甫,一字明叔,号展和,安徽桐城人。著有《康輶纪行》、《中复堂全集》。顾沅,生卒年及仕履均不详。此集为历代文章总集。系本着弘扬“正气”精神
元刘佶撰。佶临川(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记至元二十八年(1368)闰七月二十八日至三十年(1370)正月共十七个月之事,为作者亲身闻见。当时明军逼近大都,元顺帝出逃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达来诺
一卷。清金鹗撰。金鹗所撰之《求古录礼说》十五卷刊行后,会稽赵伪叔至台州得到另一部分此书遗卷,潘祖荫替他刊行,即《求古录礼说补遗》。其内容分七部分:第一:郊乘大路解。第二:祊释辨。第三:八音次序说。第四
十五卷。明吕一经(生卒年不详)编。吕一经字子传,号非庵。崇祯四年进士。官至河南提学副使。本书采辑汉唐以来,直至明代,一些诸儒的议论,分经学、经济二门。经学又分为二十二类,经济分二十四类,共计五百五十六
二卷。明费元禄(生卒年不详)撰。费元禄字学卿,一字无学,铅山(今山西省铝山县东南)人。元禄有文采,工诗文,作诗落笔数千言。尤爱慕贤士,寄兴山林。疏于人事应酬,对于衣履容仅不甚修饰,惟喜读书静坐。铅山之
不分卷。明查志隆(约1574前后在世)编。查志隆字鸣治,海宁(今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至山东布政司左参政。本书仅从《宋文鉴》等书摘录而成,收而不能赅,别裁又不精审,无甚
六卷。清唐守诚著。唐守诚字罄丹,号真峰。云南曲靖南宁县人。历官广南府教授,通海县训导。专意著述,有《亦梦轩集》等书。此书主要依据《周易折中》及来知德易注,注释相当简略,说理浅近。书上有眉批,分上下两层
十一卷。近人章炳麟撰。章炳麟(1869-1936)字太炎,一名绛;初名学乘,字权叔。浙江余杭县人。从俞樾学,又问学于黄以周。年二十七加入康有为发起的“强学会”,1897年任《时务报》撰述,参加维新运动
二卷。清李光地(详见《周易观象》)编。此书为李氏教诲其乡曲诸生所编。集中所收尽为古文之精萃,以期使人从中尽知古文之变化。《四库全书》列为存目,并加以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