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越隽厅全志

越隽厅全志

十二卷,清孙锵纂修。孙锵,明州人,曾任越隽厅丞。越隽,明以前志无考。清光绪初,厅丞何晒曦以纂辑之任属厅人马忠良,寻旧志,只写本十余页。勤搜博采,粗成四卷。后忠良游定水,始获读四川通志。于是有关越事者,悉录取附益之。然所录至嘉庆二十二年(1817),未及罗致者,阙之,以待后人,仍未成书也。光绪三十二年(1906),厅丞孙锵与忠良之子梓材同为年家子,欲将书稿刊行,以尽其先人未尽之绪。适又奉大府檄纂乡土志,锵乃据旧稿略为修补,凡忠良所编者为原纂,梓材所补者曰续纂,锵所手订者曰新增。终成兹编。《越隽厅全志》光绪三十二年(1906)排印本共十二卷。此志叙述详备,文笔亦简洁。其中如屯田、边防、武备、夷俗,读之如履其地,如预其事。即首卷所载圣谕,亦均关夫军事沿革,非无谓也。其虽非板刻,而校对颇精,亦见治事之谨。

猜你喜欢

  • 贵阳府志

    八十八卷,首二卷,余编二十卷,清周作楫修,萧琯、邹汉勋纂。周作楫,号山湖,江西泰和人,嘉庆进士,官至思南知府、贵阳知府。萧琯,字玉初,安化人,嘉庆举人,官至江西新城知县。邹汉勋(1805-1853),

  • 灌园集

    二十卷。宋吕南公(1047-1086)撰。吕南公,字次儒,建昌南城(今江西南城县)人。《宋史文苑传》称其“于书无所不读,于文不肯缀辑陈言。”熙宁中,王氏经义盛行,只有南公度不逐时好。他一试进士不中,即

  • 西畴日钞

    二卷。明顾枢(生卒年不详)撰。顾枢字庸庵,无锡(今属江苏)人。天启(1621-1627)中举人。作者为顾宪成之孙,高攀龙的门人。此书主程朱之学,而抨击陆九渊、王守仁之学。又谓考亭(朱熹)之学得姚江而明

  • 四书会通

    十一卷。清吴楚椿撰。是书分《学庸会通》、《论语会通》、《孟子会通》。《学庸会通》是乾隆四十六年(1781)所刊,《论语会通》、《孟子会通》俱是抄本。卷首有楚椿自序。《大学》独有总论,其书荟萃群注,不标

  • 卢抱经增校诗考

    四卷。清卢文弨(详见《诗考校注》)撰。此书丁氏善本书室《藏书志》称为善而又善之本。今所见此书,当为乾隆四十五年(1780)重校后,写官所录副本,且非最后定稿,故书后无卢氏初校跋语,亦无卢氏庚子年(17

  • 艾纳山房集

    五卷。清王九龄(?-1709年)撰。王九龄,字子武,江南华亭(今上海松江)人,生年不详。王顼龄之弟,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累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王九龄为人恬静有雅量,其诗才思富艳,辞采飞扬。此

  • 江陵集

    二卷。明朱讷(约1477年前后在世)撰。朱讷,字存仁,江苏宝应人。生卒年均不详。明成化十三年(1477)举人。选为鄞县令,抑制豪强,被挤调长阳,改江陵。以母忧遂不仕。朱讷曾说:“文主扬道,不限世代,岂

  • 古易汇诠

    无卷数。清刘文龙撰。文化字体先,福建宁化人,雍正年间诸生。全书共分四册,第一册列古易十二篇,其中上、下经为二篇,十翼为十篇,并附有伏羲六十四卦之方圆图;第二册诠释上经;第三册诠释下经;第四册诠释象辞、

  • 庸闲老人自叙

    一卷。清陈其元撰。其元字子庄,晚号庸闲老人,浙江海宁人,诸生。历任江苏南汇、青浦、上海等地知县。该书自叙一生经历。道光末年,英兵犯浙,撰《筹边策》数千言,为林则徐所赏。做教谕时助地方团练防御太平军,受

  • 盐铁论拾补

    不分卷。清卢文弨撰。是书为群书拾补之二十一种,取《永乐大典》中所载《盐铁论》及涂祯刑本,以校张之象本,因考知书中古字皆张所改。如“防”作“坊”,“脤”作“振”,“策”作“册”之类,皆非其旧,其例以所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