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刊本识误
三卷。清张敦仁撰。敦仁字仲篙,一字古余,阳城(今属山西)人。乾隆进士。历任江西南昌府知府,云南盐驿道。《资治通鉴》成书后,各种传本因辗转抄写皆有谬误脱漏,又正文有未解司马光之旨而错者,注有未明梅磵之意而舛者。嘉庆年间,张氏取纪事本末大字本及万历间吴勉学所刻无注本,又资以兴文以上旧本如两宋大字本、小字本、中字本,未附释文者,已附释文者,参相校雠,补正伪脱。其校勘颇为精严。有道光间三山陈氏独抱庐精刊本及新阳赵氏丛刻本。
三卷。清张敦仁撰。敦仁字仲篙,一字古余,阳城(今属山西)人。乾隆进士。历任江西南昌府知府,云南盐驿道。《资治通鉴》成书后,各种传本因辗转抄写皆有谬误脱漏,又正文有未解司马光之旨而错者,注有未明梅磵之意而舛者。嘉庆年间,张氏取纪事本末大字本及万历间吴勉学所刻无注本,又资以兴文以上旧本如两宋大字本、小字本、中字本,未附释文者,已附释文者,参相校雠,补正伪脱。其校勘颇为精严。有道光间三山陈氏独抱庐精刊本及新阳赵氏丛刻本。
不分卷。清罗振玉编著。罗振玉,详见《殷墟书契》条。此书1915年1月出版,珂罗版影印,线装,一册。不分卷,无著录片号,共十七页。有自序。著录刘铁云所贻甲骨拓片四十片。《自序》说,编著此书,是为了纪念刘
见《产育宝庆集》。
不分卷。明谭迁(1593-1657)撰。谭迁字孺木,号观若,浙江海宁人,清初史学家。少有奇才,终身不仕,立志编修明史,能诗,著有《枣林诗集》、《枣林杂俎》、《北游录》、《西游录》等书。该诗集以古近体诗
一卷。清何秋涛撰。何秋涛字愿船,光泽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到刑部主事。关于郑玄的爻表之说,清代的惠栋、张惠言等皆有撰述,而王引之、焦循则加以驳斥。作者认为现在所见到的爻表,并非是郑玄学说
二卷。清薛时雨(1818-1885)撰。薛时雨字慰农,一字澍生,晚号桑根老人,安徽金椒人。咸丰三年(1853)进士。累历杭州知府。后主讲崇文书院、江宁尊经、惜阴书院。有《藤香馆诗删存》。时雨自咸丰三年
①八卷。明乔因羽修,晋朝臣纂。乔因羽字鸿斋,陕西耀州人,出身进士,万历八年(1580)任洪洞知县。在任期,修学宫,建奎楼,立社仓,清赋役,致捐俸,筑公署,尤为实德,擢兵部主事。考洪志创修于明嘉靖三十三
十八卷。清吴履福修,缪荃孙、刘治平等纂。吴履福字州牧,光绪五年(1879)任知州。缪荃孙详见《顺天府志》。刘治平,邑绅,曾任福建监察御史。该志自康熙年间续修又已有二百余年未修了,光绪初年,合肥伯相重修
十卷。清丁耀亢(1599-1671)撰 丁耀亢,字西生,号野鹤。诸城(今山东诸城)人。顺治中,由贡生官至惠安县知县。著有《续金瓶梅》、《丁野鹤诗钞》。是集凡十卷,分为五种。其中,《椒邱集》二卷,为其任
一百一十卷。明末清初钱谦益(1582-1664)撰。钱谦益字受之,号牧斋,后自称牧翁、蒙叟、绛云老人、敬他老人、东涧遗老。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明万历进士,官礼部右侍郎。入清官礼部右侍郎管秘书院事
九卷。明杨慎(参见《丹铅余录》条)撰。为考证辨论之作。书首有杨慎嘉靖二十一年(1542)自序,自序中说此书之所以取名“醍醐”,源于“从乳出酪,从酪出酥,从生酥出熟酥,从熟酥出醍醐”。意为此书为晚年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