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通鉴外纪

通鉴外纪

十卷。目录五卷。宋刘恕(1032-1078)撰。怒字道原,筠州高安(今属江西)人。皇祐进士,官至著作郎。治平年间参与编修《资治通鉴》。著有《十国纪年》、《通鉴外纪》、《疑年谱》、《年略谱》。因司马光修《通鉴》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迄五代后周显德六年(959),缺前略后,首尾不备。乃拟另作《前纪》、《后纪》与《通鉴》前后相承接。后病废,口授其子刘羲仲成《前纪》,估计《后纪》难成,乃依《国语》称《春秋外传》例,易名为《外纪》。书成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记事上起三皇五帝,终于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前404)。包括《包牺以来纪》一卷、《夏商纪》一卷、《周纪》八卷。共采摭当时可见史料二百余种。本书性质为《资治通鉴》的补编,网罗材料可谓甚丰。对材料的处理,于可信之事则大书,事有异同或荒渺难稽者则分注或细书。自周共和(前841)以来始为编年,以前则概称“疑年”,只载世次,如包牺氏、神农氏、黄帝、帝尧……,以及夏商和西周早期的各王。“疑年”不标岁阳岁阴之名,也不条列其数。纪末所附论断颇有与封建正统史家不同的见解,可供参考。另外《通鉴外纪目录》五卷,年经事纬,上列朔闰天象,下列《外纪》之卷数,与《通鉴目录》体例相同。清胡克家有《通鉴外纪注补》,又有明南监本十六卷,嘉庆十六年(1811)璜川吴氏刊本,陈仁锡刊本,石礅书塾本,山渊堂本。该书收入《四部丛刊》中,名曰《资治通鉴外纪》和《资治通鉴外纪目录》,共五册。另外《四库全书》、《资治通鉴汇刻》也曾收录。

猜你喜欢

  • 湖南财政说明书

    二十四卷。清湖南清理财政局编。首载《详抚院咨送湖南全省财政说明书》文。下为例言及财政丁漕盐务各论说、平量比较表、各属解兑藩粮库款随解各费表,其卷一至卷十为入款,分为田赋类、漕粮类、租课类、盐课税厘类、

  • 碧琳琅馆丛书

    四十五种,二百九十九卷。清方功惠编。方功惠字庆龄,号柳桥,湖南岳阳人。生卒年不详。方功惠在广东做官时,曾筑有碧琳琅馆,倾三十年之功,得书籍十多万卷,并刻有《占经解汇函》、《古小学汇函》、《全唐文纪事》

  • 尔雅古义

    ①二卷。清钱坫撰。钱坫(1741或1744-1806)字献之,号十兰,又号篆秋,江苏嘉定(今属上海市)人。清文字训诂学家。大昕之侄。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副贡生,入毕沅幕,后官陕西乾州州判。病归,

  • 勿自弃轩遗稿

    一卷。清华嵘(?-1863)撰。华嵘,字藕船,云南昆明人。举人出身,曾官至他郎普洱丽江训导。公元1863年,爆发马荣起事,攻入五华书院,杀死总督潘铎等。时华嵘也在场,同时遇难。是书首有同治丙寅(186

  • 文汇堂琴谱

    六卷。明胡文焕撰。胡文焕字德甫,号全庵,一号抱琴居士。钱塘(今浙江省钱塘县)人。生卒年与事迹不详。此书刻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书中共分十八条,前边多论琴,后十一条多论鼓琴之事。书首有自序,言其亲

  • 墅谈

    六卷。明胡侍(详见《真珠船》条)撰。胡侍博览古籍,手不释卷。每于读书之时,偶或发现可疑之处,辄书以记之,并加以考辨,征引颇为丰富,考证亦多有可据,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在考辨古籍的同时,间论时事,对了解明

  • 诗小学

    三十卷,补一卷。清吴树声撰。吴树声(1819-1873)字鼎堂,一字筱亭,保山(今云南省保山县)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举人,官山东肥城知县。工书,墨迹纯厚。嗜金石文字,著《鼎堂金石录》。长于声

  • 丹溪心法

    五卷。元朱震亨(详见《格致余论》)撰,明程充(生卒年不详)校订。程充,字用光,号复春居士,明成化间休宁(今属安徽省)人。此书实为朱震亨弟子戴原礼根据朱氏所述及其有关学术观点编辑而成。明成化中又经程充参

  • 静居集

    四卷。明张羽(1333-1385)撰。张羽,字来仪,以字行,更字附凤。本浔阳(今江西九江)人,侨居浙江吴兴。元末领乡荐,为安定书院山长,再徙于吴。洪武六年(1373),征起,廷对称者,授太常寺司丞,后

  •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

    一百三十八种,二千八百九十一卷。清高宗敕辑。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清高宗弘历敕编此书,命金简(详见《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掌其事。武英殿为清宫殿名,凡官修各书均在此校刊装潢,“聚珍”二字则为高宗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