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邃雅堂学古录

邃雅堂学古录

五卷。清姚文田(1758-1827)撰。文田字秋农,浙江归安(今吴兴县)人,经学家。嘉庆四年状元,由翰林院修撰累官礼部尚书,数督学政,革除陋例,斥伪体,拔真才,典试号得士。持己方严,通达治体,不为激亢之行,议论尤平易近人。曾上书建言贵农重粟,尚德省刑。治学尊崇宋儒,所著则究心汉学。博综群籍,兼谙天文占验。时人称之为康熙朝李光地。卒谥文僖。除本书外,还著有:《春秋日月表》五卷、《四书琐语》一卷、《说文校议》三十卷、《说文声系》三十卷、《说文解字考异》三十卷、《古音谐》八卷、《四声易知录》四卷、《偏旁举略》一卷、《后汉郡国志校补》一卷、《邃雅堂文集》十卷等。本书卷一是《学易讨原》,共十二原。其原图原书均本于数,意亦犹人。原筮法认为有人怀疑左氏多出傅会,愚意以为此事的有无,距今已数千载,不敢臆定。但如果古代没有此法,左氏是不可能凭空臆造的,而且后世如管辂、郭璞之辈,尚能极数知来,足见三代占法未亡。一定要说没有此人,也未敢遽言。何况左氏对于梓慎言水,裨灶言火,都特别著明其不灵验,怎么会是任数而好奇之人呢?这一持论颇为明通。卷二是《颛项历术》,卷三是《夏殷历章蔀合表》,卷四是《周初年月日岁星考》,都是专家之学。卷五是《春秋经传闰朔表》,卷首称:“予既深知杜、顾两家之失,幸赖僖五年、昭二十年两日南至,传有明文,即据此以为本,推算前后长至,布为定率,复取经传分年条系,去其传写有讹舛者,然后二千三百余年之历法灿然复明,亦古今一大快事矣”。表后又说:“以上经传月日有确知其误者,已分系于各年之下,其或由三正不同,或由传写错误,今更不能臆定,备录于后俟考,凡四十七条”。可见其治学既十分自信,也宁肯缺疑,不强作解人。有《邃雅堂全集》本。

猜你喜欢

  • 栖霞小志

    一卷。明盛时泰撰。盛时泰,字仲交,南直隶上元(今江苏南京市)人,明嘉靖中贡生。著有《牛首山志》、《献花岩志》,俱甚罕见。明代焦罽曾刊行此志,传世颇稀,至清嘉庆中南京甘氏重将此志付梓,孙氏复取甘氏刻本重

  • 续名贤小记

    一卷。清徐晟(生卒年不详)撰。晟字桢起,一字损之,别署秦台樵史、活埋庵主人,徐树丕子。该书为续文震孟姑苏《名贤小纪》而作。起隆庆万历至崇祯为一卷,自甲申死事诸贤迄于明遗隐逸为一卷。今此本二十五篇,附见

  • 王学质疑

    一卷、附录一卷。清代张烈撰。张烈著有《读易日钞》等书。此书是一部攻击王守仁一派学说的著作。共分五篇,第一篇是“辨性理之说”,“第二篇是“辨致知格物之说”,第三篇是“辨知行合一之说”,第四篇是作者的杂论

  • 易学节解

    五卷。清丁泽安撰。丁泽安字勉初,贵州贵阳人。作者认为对于周易的注释不能强为,能解则解。如果不能解却要任意穿凿,就会违背易旨,对周易研究毫无益处。因此丁氏专取诸家解易有未尽或没有解释者,节取注释。其书多

  • 孝经内记图

    一卷。清黄奭(详见《孝经》)编辑。题下注云,记一作事。所引《开元占经》六十三条,均抄自马国翰辑本。附以见《御览》者十条,其中同见《说郛》《古微书》者九条,单见《说郛》者一条。所引“大角为坐侯”一条,“

  • 诗疑

    二卷。王柏(1197-1274)撰。王柏字会之,初号长啸,后改鲁斋。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人。南宋经学家,朱熹三传弟子。宋理宗时为丽正、上蔡两书院师,后为国子祭酒。死后朝廷给予谥号文宪、列享两庑的褒扬。

  • 经解

    五卷,经义杂著一卷。清黄文澍(生卒年不详)撰。文澍字雨田,一曰谷田,又曰谷亭,丰城(今江西丰城)人。除此二书外,还著有《童子问》、《敬义录》等。此书于每卷首题有“桃谷山房稿”字样,其侧下又注有“石畦集

  • 西湖八社诗帖

    不分卷。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闽人祝时泰游于杭州,与其友结诗社在西湖之上。其时会吟者有“紫阳社”、“湖心社”、“玉岭社”、“飞来社”、“月岩社”、“南屏社”、“紫云社”、“洞霄社”等八社。八社分

  • 高宗系年要录

    即《建资以来系年要录》。

  • 童蒙习句

    一卷。明赵撝谦(1351-1395)撰。撝谦原名古则,后更名谦,其生平著述见《六书本义》。此书的体例是,每列一字,必载篆隶真草四体。然小篆和真书各有定格,而隶书与草书变体很多,不能赅备,只能略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