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金楼子

金楼子

六卷。南朝时梁萧绎(508-554)撰。萧绎字世诚,小自七符,自号金楼子,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西北)人,梁武帝第七子。天监十三年(514)封湘东王,历任会稽太守、侍中、江州刺史、荆州刺史。侯景之乱中,受密诏为大都督中外诸军事,以讨侯景。但他拥兵观望,专力对付其他争夺帝位的诸王。侯景之乱后,即位于江陵,称梁元帝。萧绎有文才,工书画,但为人极虚伪而残暴。今存诗一百一十多首,赋九篇。著作有《周易讲疏》、《内典博要》、《孝德传》、《荆南志》、《汉书注》等三百多卷,皆亡,今仅存《古今同姓名录》、《金楼子》六卷等。《隋书·经籍志》著有集五十二卷,又有小集十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梁元帝集》。《金楼子》是萧绎的代表作。据《隋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记载,《金楼子》其目为二十卷,晁公武《读书志》谓十五卷,可知宋以前该书尚无缺佚。至宋濂《诸子辨》、胡应麟《九流绪论》所列子部,皆不及此书,知明初渐已淹晦,遂渐散亡。马骕撰《绎史》,广搜博采,亦谓未见传本,仅从他书摭采数条。明朝修《永乐大典》,所据为元至正间刊本。”验其序目,均为完备,惟所列仅十四篇,与晁公武十五篇之数不合”。《永乐大典》本诠次无法,割裂破碎,有的甚至非一篇而误合在一起。清修《四库全书》,重新参考互订,厘为六卷。该书内容丰富,“古今见闻事迹,治忽贞邪”,无所不载。而且附以议论,劝戒兼资,后世将其列为杂家。这部书的文献价值也极高。南朝时,许多周秦时著作尚未亡佚,《金楼子》多处征引,如许由之父名,兄弟七人,十九而隐,成汤凡有七号之类,皆他书所未见,可用以补校他书。该书也有许多缺点,如文辞古奥,晦涩难懂,间有许多不经之言,这也瑕不掩瑜。现存《金楼子》的主要版本有:元至正间刊本,《知不足斋丛书》本,《说郛》本一卷,《子书百种》本,《龙威秘书》本、《四库全书》本等。

猜你喜欢

  • 童宗伯行述

    一卷。清童德(生卒年不详)撰。此书记其父童华(1818-1889)事迹。童华字惟兖,号薇研。浙江鄞县人。道光十八年(1838)进士,历任太常寺卿、工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吏部右侍郎等官。童氏曾多次奉旨

  • 刘随州集

    十一卷。唐刘长卿(725?-789?)撰。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河北)人。少读书嵩山。开元二十一年(723)进士。至德二年(757),历监察御史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出为转运使判官。上元元年(760)贬

  • 石庐金石书志

    二十二卷。林钧编撰。林钧,近代目录学家。该书收录金石著作九百六十九种,按类排列,共分十二类:分地类、断代类、录文类、存目类、图谱类、石经类、记载类、考证类、释例类、字书类、法帖类、杂著类。每种书均录其

  • 孝经郑氏解辑

    一卷。臧庸(1767-1811)辑。臧庸原名镛堂,字拜经,号山东,江苏武进人,清代经学家。臧庸一生布衣,曾助阮元编《经籍纂诂》,校勘《十三经注疏》,著有《拜经日记》,刻有《拜经堂丛书》。臧庸治经笃守郑

  • 诗宿

    二十八卷。明刘一相编。刘一相字维衡,长山(今辽宁长海)人。生卒不详。万历五年(1577)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是编采周、秦、汉、魏、六朝、三唐之诗,区别差次,为部二十八,子目一百五十四。陈、隋以上诗体

  • 礼学大义

    一卷。清张锡恭撰。张锡恭字闻远,光绪年间举人,生卒年不详。与黄以周交游,精于三礼,光绪末年应征召为礼学馆纂修。著有《朝服郑氏学》、《丧礼郑氏学》两书。《礼学大义》一书勾勒礼经要义,时有独得之见:“建邦

  • 华影吹笙阁遗稿

    一卷。清戴小琼撰。戴小琼,生卒年不详,字菊亭,号墨华道人,浙江嘉兴人,观察沈涛之妻。清代诗人。此书有道光二十五年(1845)刊本,与沈珏女史《画理斋诗稿》合刻。书前有潘曾莹所作序言,共收二十二首诗。

  • 桃冈日录

    一卷。明蒋信(1483-1559)撰。蒋信字乡实,号道林,世称正学先生,常德(今属湖南)人。嘉靖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兵部员外郎、四川佥事、贵州提学副使等职。建正学、文明书院。后以病告归,筑舍讲学,从学

  • 为善最乐

    不分卷。作者不详。此传奇写北宋沂国公王曾父子之事。明传奇《百顺记》即写王曾事迹,此书当为清人在旧本基础上改编润色而成。全书分为三段:第一段十三出,第二段五出,第三段十出。其故事大略为:北宋时王宗元平生

  • 鼓吹续编

    九卷。明朱绍、朱积同编。朱绍字善继,朱积字善庆,二人为兄弟。江苏江阴人。生卒年均不详。是编成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盖续《唐诗鼓吹》而作,故所录仍皆七言律诗。凡宋诗一卷、元诗二卷,而明人之诗乃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