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皇朝文献通考

三百卷。清乾隆时三通馆臣奉敕编修。又名《清朝文献通考》。其体例与《续文献通考》完全一致,分为二十六考,有“田赋考”十二卷,“钱币考”六卷,“户口考”二卷,“职役考”五卷,“征榷考”六卷,“市籴考”六卷,“土贡考”一卷,“国用考”八卷,“选举考”十六卷,“学校考”十四卷,“职官考”十四卷,“郊社考”十四卷,“群祀考”二卷,“宗庙考”十二卷,“群庙考”六卷,“王礼考”三十卷,“乐考”二十四卷,“兵考”十六卷,“刑考”十六卷,“经籍考”二十八卷,“帝系考”七卷,“封建考”十卷,“象纬考”十二卷,“物异考”一卷,“舆地考”十四卷,“四裔考”八卷。卷首并有“凡例”十六则。是书所记始于清开国时的天命之年(1616),止于乾隆五十年(1785),是一部记载清前期社会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书。其内容较《清朝通典》更详细,分类更细致,使用也方便。其细目较《续文献通考》略有增删,如田赋考增加了八旗田制,钱币考增加了银色银直及回部普儿,户口考增加了八旗壮丁,土贡考增加了外藩,学校考增加了八旗官学,封建考增加了蒙古王公等,市籴考则删除了均输和买和籴,选举考删除了童子科,兵考删除了车战等,这些根据清代制度的变化而所做的修改,反映了当时的现实。当然与清代乾隆时所修的其它“几通”一样,书中也多有重复、混乱之处。是书原为《续文献通考》的一部分,其编修始于乾隆十二年(1747),乾隆二十六年才提出另编是书,故名《清朝文献通考》,以示区别。是书目前通行的本子也是1935年至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万有文库二集的《十通》合刊本,《清朝文献通考》影印精装二册。

猜你喜欢

  • 分撰两戴礼记章句凡例

    不分卷。清廖平(1852-1932)撰。廖平,字季平,号六泽,四川井研(今四川省井研县)人。光绪注,光绪无乙丑年,必有误。进士。以知县起用,自请改教,遂选授绥定府教授,任教尊经书院,四川国学院。廖平儿

  • 新定礼

    一卷。东汉刘表(142-208)撰,清马国翰辑佚。刘表另有《周易章句》,已著录。《后汉书》刘表本传称:“遂起立学校,博求儒术、綦毋闿、宋忠等撰立五经章句,谓之《后定》,”《隋书·经籍志》有汉荆州刺史刘

  • 周易图

    五卷。清端木国瑚撰。此书共有一百多幅图,图后附有解释文字,皆奇形异状,眩人耳目。究其同类之图变化不大,如开卷易有太极十图,皆为圆图,所不同者只在圆图中间的线条曲与直、横与竖微有不同而已。其它与此相似,

  • 学术辨

    一卷。清代陆陇其(1629-1692)撰。陆陇其见《古文尚书考》条。其学说以“居敬穷理”为主,崇尚程朱学说,反对王守仁之说。此书分上、中、下三篇,都是驳斥王(守仁)学的论述。其中上篇叙述王学之产生、源

  • 乐府补题

    一卷。佚名编。本书不著编辑姓氏,皆为宋末遗民倡和之作。收王沂孙、周密、王易简、冯应瑞、唐艺孙、吕同老、李彭老、陈恕可、唐珏、赵汝钠、李居仁、张炎、仇远等十三人、无名氏二人之作。有《赋龙涎香》八首,调为

  • 续宋宰辅编年录

    二十六卷。明吕邦耀撰。吕邦耀,字元韬,锦衣卫籍,顺天府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官至通政司右参议。吕邦耀在刊行宋徐自明《宰辅编年录》之后,又仿照原书体例续编。上起宋宁宗嘉定九年(1216),下

  • 红藕庄词

    二卷。清龚翔麟(生卒年未详)撰。龚翔麟字天石,号蘅圃,晚号田居,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康熙副贡,历官至御史。厉鹗《东城杂记》曰:“龚太常佳育,开藩江左,署有瞻园。自朱彝尊倡率南宋之词,一时文士,靡然从

  • 四书经史摘证

    七卷。清宋继种撰。是书摘四书中各句,杂引经史,以为之证。虽于训诂义理,均无所当,但使读四书者,比类参观,获取法之益。书中多记故事,引读书之趣。唯后附制艺,猥俗可厌。书为坊间通行本。该书有道光二十四年(

  • 骆文忠公事实

    一卷。编者未详。此书记骆秉章(详见《骆文忠公年谱》)事迹,系合李光廷所撰骆氏行状,苏廷魁所撰神道碑铭而成。前有谕祭文及谕祀京师贤良祠祭文。此书有同治年间刊本。

  • 说文经字考辨证

    四卷。清郭庆藩(1844-1896)撰。庆藩字孟纯,号子静,湖南湘阴人。清末诸生,官江苏候补道。善学好思,精于小学,著作尚有《许书转注说例》、《说文经字正谊》、《合校方言》、《庄子集释》等。此编系为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