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长子县志

长子县志

①六卷。清郭守邦修,霍燝纂,徐竑廷增修,徐介增纂。郭守邦字金瓯,陕西西宁卫人,拔贡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由两当县调任长子县任知县。在任六年,以老乞休。徐竑廷字起庵,江苏武进县人,出身监贡,康熙四十二年(1702)任长子县知县。徐介字翔念,江苏武进县人,竑之族弟。《长子县志》于明正德八年王希贤重修,其后知县崔尔进又续修。清顺治八年知县王毓恂又加修纂。康熙二十七年(1688)知县郭守邦重修,四十四年(1705)徐竑廷宰是邑,嘱其族弟徐介依郭志按类增之,删繁订误,遂成此志。《长子县志》康熙二十七年修,四十四年增修刻本。全书六卷,六类,五十七目,分为:卷一天文志:星野、灾祥;卷二地理志:疆域、山川、形势、城池、坊里、桥梁、户口、田赋、盐引、物产;卷三官师志;封建、名宦、职官、公署、学校、武备、铺驿、仓储、坛壝、庙祠、乡饮、乡约;卷四人物志:风俗、乡贤、荐辟、科目、贡监、孝义、贞烈、封荫、坊表;卷五备考志:古迹、寺观、陵墓、方伎、仙释、侨徙、传疑、辩讹;卷六艺文志:奏请、赋、文、疏、传、序、记、诗、词、碑碣目录、著述目录。此志义例尚称完备,资料宏丰,考证精严,为清康熙时方志之佳作。②十二卷,首一卷。清豫谦修,杨笃纂。豫谦,汉军镶黄旗人,翰林院功臣馆誊录。光绪元年(1875)任长子县知县。杨笃详见光绪《山西通志》。豫谦在其序中云:“其书自前明万历迄明嘉靖,凡七经纂辑,转相沿袭,惟务增多,为目逾六十,而诗文几居全书之半,准以古法,未见为合。”又云:“若夫纪表志传,本文家记事之法,非史官载笔之例,特其体不备,一代之典制人文,无以综据其全。”故自班固以来,莫能自易,本志稍为变通,采辑旧文。益以近学,区分类次,备述于篇。《长子县志》光绪八年(1882)刻本。此编所述,尚精审雅驯,然体例纯依《史记》、《汉书》,似觉有乖志乘义法,不可据为典则。其长处有一,艺文志中网罗搜集邑人的著述,并列有宦游人所著书目,宏富详备。

猜你喜欢

  • 武进阳湖县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王其淦、吴康寿修,汤成烈等纂。王其淦,字筱霞,江西庐陵人,清廪贡生。同治三年(1864)六月任金坛知县,五年二月任武进知县,光绪二年回任金坛,四年调任阳湖知县,六年复任武进知县,于十

  • 注释启蒙对偶续编

    四卷。明孟绂(生卒年不详)撰。郑以诚注。本书按韵属对,自一二字至十余字不等。每韵三则。约为乡熟启蒙之书。孟绂书成于嘉靖中,郑以诚注成于崇祯年间。书前有周灿序,谓书称续编,必原有初编而逸之。是初刊之时已

  • 月下偶谈

    一卷。宋末元初俞琬(约1253-约1314)撰。俞琬生平事迹详见《周易集说》。俞琬著《席上腐谈》,杂记名物,备述丹书。不知何人摘录其书数十条,别题《月下偶谈》。曹溶将其收入《学海类编》。可参考《席上腐

  • 尊道集

    四卷。清代朱搴撰。朱搴字良一,黄陂(今湖北中部)人。此书成于1697年。全书宗旨在于宣扬程朱一派理学,抨击陆王学说。第一卷为“圣贤前编”,即编载孔子及孟子的事迹和后人的评论;第二卷为“伊洛渊源录”、第

  • 夏小正校正

    二卷。清孙星衍(详见《尚书今古文注疏》辞条)撰。书首有自序,略言:“夏时古书,存者惟《尚书·禹贡》、《甘誓》及《山海经》,(今晋梅赜所造《五子之歌》《允征》,后刘炫所造《连山》,皆不足征)。孔子欲行夏

  • 志怪录

    五卷。明祝允明(1460-1526)撰。祝元明见《野记》词目。这部书载录的,全都是些怪诞不经的事。然而祝允明却认为,幽诡志怪之事,非人寻常念虑所及,记之知所趋避,是以劝惩,亦不为无益。有影明刻《纪录汇

  • 春秋考异邮

    不分卷。清黄奭(详见《汉学堂丛书》)辑。该书是《春秋纬》之一,又名《春秋纬考异邮》、《春秋考异》。大体上说灾异及人事相通之道,而以《春秋》之事为依据。说风雨气候及物象胜变化与人事政教相应,天垂现象,以

  • 名迹录

    六卷 附录一卷。明朱珪编撰。朱珪,明初崑山(今属江苏)人,字伯盛。珪善篆籀,工于刻印,又工于摹勒石刻。《名迹录》是他生平所刻的汇集。汉代碑刻,多不载撰写人、书写人和刻工的名字。自魏受禅碑载有邯郸淳撰文

  • 哲匠金桴

    五卷。明杨慎(详见《谢华启秀》)撰。本书采摘汉魏以后诗隽句及赋颂之类,分韵编录。但是书的征引较为庞杂,而遗漏也较多。

  • 山志

    六卷。清王宏撰(生卒年不详)撰。王宏撰字无异,号山史,陕西华阴人。明南京兵部侍郎之子,少与兄互相师友,博雅能古文。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著有《周易筮述》八卷、《十七帖述》一卷、《正学偶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