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阵纪

阵纪

四卷。明何良臣撰。良臣字际明,又字惟圣,浙江余姚人(余姚明清属绍兴府,故《四库提要》又谓之会稽人)。生卒年不详,据此书前后序及跋皆题万历己丑、辛卯年(万历十七、十九年即1589年、1591年),可知其约为嘉靖至万历间人。早年为儒生,“娴于文辞,籍然以诗文名寓内”,著有《乾坤游》等书。后弃文从军,任牙门将。戎马之际著述颇多,除《阵纪》外,尚有《军权》、《利器图考》、《制胜便宜》等四种(黄道月《后序》)。嘉靖间,官至蓟镇游击将军。此书所述皆为练兵之法。一卷曰募选(二篇)、束伍(四篇)、教练(三篇)、致用(二篇)、赏罚(四篇)、节制(三篇)。二卷曰奇正虚实(四篇)、众寡(三篇)、率然(二篇)、技用(十五篇)。三卷曰阵宜(三篇)、战令(五篇)、战机(三篇)。三卷曰摧陷(一篇)、因势(二篇)、车战、骑战、步战(各一篇)、水战(三篇)、火战、夜战、山林泽谷之战、风雨雪雾之战(各一篇)。凡二十三类,共六十六篇。主张建军治军以“选练为先”,“故募贵多,选贵少,多则可致贤愚,少则乃有精锐。”主张治国与治军并举。以威德服人,智谋屈敌。在作战指导上,提出须掌握战机、待机而动,“因敌用变也,因人而异施也,因地而作势也,因情而措形也,因制而立法也”(《因势》)。此外,于兵器使用,阵法布列、兵力配备等等皆有所论述。明代中叶以来,武备废弛,沿海倭患猖獗,北地也时常有警,明军十出九败。鉴于此,故良臣所述切切以选练为先。《四库提要》对此书评价较高,谓明代言兵者,自戚继光诸书外,余皆捃摭陈言、横生鄙论,殊无足道。然良臣身在军中,目睹形势,非凭虚理断,攘袂坐谈者可比。其言在明代兵家中,“犹为切实近理者矣”。《四库提要》所云,洵为的论。此书现存最早刊本有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徐元刻本,藏南京图书馆。有多部丛书收入如:《四库全书》本、《墨海金壶》本、《惜阴轩丛书》本、《长恩书室丛书》甲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新注本有陈秉才《阵纪注释》(军事科学出版社1984年9月版)。

猜你喜欢

  • 遂生集

    十二卷。清王晫(1636-?)撰。王晫字丹麓,号木庵、松溪子,浙江仁和(今浙江衢县)人。顺治间诸生,少时得喉疾,废弃举业,居家读书。康熙十七年诏求博学隐逸之士,京师人多推荐,王晫不应,杜门读书,喜爱诗

  • 诗补传

    三十卷。范处义(生卒年不详)撰。范处义号逸斋,金华(今属浙江)人。南宋经学家。曾任殿中侍御史,除《诗补传》外,著有《解颐新语》等。范氏认为《诗序》是国史及作诗者之本意,有圣人之言,然而“其不通者辄欲废

  • 禹贡古今注通释

    六卷。清侯桢撰。侯桢字子勤,江苏金匮(今江苏无锡)人,道光二十六年举人。本书大致以郑玄注为主,兼采其他诸家之说作为补充,同时还订正郑氏的一些不太准确的解释。如“禹敷土”,郑玄认为“敷”是“布”的意思;

  • 南齐文纪

    十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梅鼎祚仿冯惟讷《古诗纪》之意,辑陈、隋以前之文为《文纪》,此为其一。此编于酬答之文,参错附录,及误载前代册诰,与诸编略同,而体例尤为琐碎。如:

  • 广成集

    十二卷。唐杜光庭(850-933)撰。杜光庭字圣宾,处州缙云(今属浙江)人。性喜读书,好为辞章。懿宗设万言科选士,不中,入天台为道士。喜宗至蜀,召见,赐紫服,充麟德殿文章应制。王建建后蜀,为金紫光禄大

  • 易象意言

    一卷。宋蔡渊撰。渊有《周易经传训解》已著录。董真卿谓渊诸书并成于开禧乙丑(1205年)。朱彝尊《经义考》仅列其书名,注曰“俱佚”,不确。此书载《永乐大典》中,首末完具。《永乐大典》旧本深藏秘府,朱氏未

  • 京师坊巷志

    十卷。附考证一卷。清朱一新撰。朱一新,字鼎甫,号蓉生,浙江义乌人,光绪二年(1876)进士,授编修。十一年(1885)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光绪五年(1879),受兼管顺天府尹万青藜等聘修新志。与编修缪荃

  • 四书疑言

    十卷。清王廷植撰。廷植榜名廷柱,字实丞,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至山东兵备道。是书首有李元度序、陈三立序、毛庆藩序及书,又有自作凡例。疑注疑朱注,《大学》就旧本解释,义未尽者别为说,《中庸》也统释

  • 左传同名录

    一卷。清杨文鼎辑。文鼎,江苏丹徒(今江苏丹徒)人。该书对《左传》中的同名加以汇辑,不作考辨。有清道光己丑(1829)刊本。

  • 广英堂遗稿

    一卷。清包慎言(生卒年不详)撰。慎言字孟开,安徽泾县(今泾县)人,包世臣族子,道光乙未举人。曾跟包世臣学经,随包世荣学诗。除本书外,还著有《经义考义》、《春秋公羊传历谱》十一卷等。本书除了《与刘孟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