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难经本义

难经本义

二卷。元滑寿(1304-1386)注。滑寿字伯仁,号撄宁,原籍许州(今河南许昌),后迁居仪真(今江苏仪征)、鄞县(今属浙江省)等地,元代著名医学家。滑寿出身于仕宦之家,博通经史,尤精医道。曾先后从师于当世名医王居中、高洞阳,对《内经》、《难经》、《伤寒论》等医学典籍颇有研究,临床善于审症用药,尤以针灸之术闻名当世。滑氏除注释古代医书外,另著有《十四经发挥》、《读素问钞》等。《难经》又名《黄帝八十一难经》,旧题秦越人撰。秦越人即扁鹊,战国时代著名医学家,渤海郡(今河北任丘)人,曾学医于长桑君,精通妇科、儿科、五官科及中医内外各科医术,脉疹奇绝,名闻天下,《史记》有传。《难经》为我国古代著名医学经典之一,约成书在《内经》之后,《伤寒杂病论》之前,即战国至秦汉时期。书中就《内经》理论问题设有八十一难,展开讨论,是以为名。全书内容涉及问题广泛,而阐述十分精要。大部分篇章探讨脉象、经络、脏腑等方面问题,对中医理论,尤其是脉象之学,产生深远而重要的影响。《难经》始载隋唐志书,三国时代吴国太医吕广曾有注本,已失传。唐代张守节注《史记·扁鹊列传》所引之《难经》,悉与滑氏注本相合,当可证明滑氏所注即据古本。《难经》注家甚多,惜均无传本。滑注博采十一家之说,因而不但使《难经》孤本传世,而且保存了诸多已佚之历代注家观点。滑寿以自己见解融汇各家观点,辩论精,辟,考证详审。今有明刻《医要集览》本。其书首列《〈难经本义〉汇考》一篇,阐述该书之名义源流。次列《〈难经本义〉阙误总类》一篇,叙列书中脱文误字。又列《〈难经本义〉图说》一篇,解说脉象、经络、脏腑、气色与病理病机之关系。之后是正文,共分二卷八十一篇。书前有元至正时张翥等所作序文四篇,可为了解该书之引导。另有明吴勉学刊古今医统本,守山阁刊本,日本国佚存丛书本。1956年商务印书馆出铅印本,1987年江苏科技出版社出校注铅印本。

猜你喜欢

  • 礼论答问

    一卷。南朝宋徐广(352-425)撰,清马国翰辑。徐广,字野民,或作野人,以避唐太宗讳,东莞姑幕(今山东诸城西北)人。官至中散大夫。《晋书》、《南史》均有传。《晋书》云:“广《礼答问》,行于世”;《南

  • 唐乐府

    十八卷。明吴勉学编。吴勉学字肖愚,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履迹亦待考。著有《河间六书》。此集汇辑唐人乐府,只登初、盛唐,而不及中、晚唐。皆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已采辑,间有小小增损,基本为原帙形式。如王

  • 七国春秋平话后集

    上中下三卷。全名为《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不知作者姓名,元人编刊,一般都认为是元代讲史艺人说话之底本。讲史话本小说,叙述乐毅伐齐事。书题“后集”,必应有“前集”。此《后集》开头入话略述前事云

  • 李提摩太传

    一册。英国苏特尔撰,英国梅益盛、山东周云路合译。李提摩太于同治九年(1870)来华,民国五年(1916)返回英国,居中国四十余年,创设山西大学堂,主持广学会等,皆其一生显著事迹。另撰译不下百种,对戊戌

  • 西汉会要

    七十卷。南宋徐天麟撰。徐天麟字仲祥,南宋临江(今江西清江县)人,伯父为南宋史学家徐梦莘。开禧元年(1205)进士,历任惠州、潭州通判及英德府知府,政治清明,晚年谢官回籍。幼时受父亲及伯父影响颇深,平生

  • 子史碎语

    二十四卷。明胡尚洪(生卒年不详)编。胡尚洪,字叔开,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县)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成于天启六年(1626年),《明史·艺文志》中有著录。内容皆采摭诸书,饾饤而成。共二十四卷,分为造化、

  • 法华三昧忏仪

    一卷。隋代释智撰。智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文疏》辞条。《法华三昧忏仪》是智大师依法华普贤观点及诸大乘经意,依法华经普贤菩萨品而撰立此忏仪。用以劝众归佛,教人恒以法华为宗。此忏仪共有五章:第一、劝修

  • 春秋左传分类赋

    四卷。清夏大观撰,夏大鼎注。大观、大鼎都是湘潭(今属湖南省)人。大观曾将《左传》中的事类撰成对偶,按韵作赋,便于读者诵记。大鼎则在每一事类之下,详加笺注。该书有清咸丰元年(1851)海清楼刻本。

  • 昌武段氏诗义指南

    一卷。宋段昌武(生卒年不详)撰。段昌武字子武,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官朝奉郎,著述还有《丛桂毛诗集解》、《读诗总说》等。《诗义指南》的写作目的是为科举时代应试的人发挥题义而作辅导材料(见朱彝尊《经义考

  • 梧江杂咏

    一卷。清刘云峰(约1729年前后在世)撰。刘云峰字秋冶,江西南昌人,生卒年均不详,生平待考。工诗。本编取梧州风景古迹,为竹枝词四十五首,各附注其下,颇详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