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初编

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字初编

四卷(民国十七年拓本)。马衡(1881-1955)编次。马衡,字叔平,浙江鄞县人,曾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兼研究所国学门导师,北京市文物整理委员会主任等职。著有《中国金石学概要》、《凡将斋金石丛稿》等。关于此书,最初是大兴孙壮倡议集拓新出汉魏石经残石,并与马衡相商。于是以两家所藏为主,再加上吴兴徐鸿宝、国立北京大学研究所、满川吴宝炜、胶州柯昌泗以及其他数家所藏残石,请金溪周康元传拓三十份,以广其传。分类编次则马衡所为。共得二百一十四石,一千零九十八字。从数量上看,虽仅及宋人所得的一半,但其范围之广则远非宋人所能及。计汉石经有《周易》、《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及《后记》共七种;魏石经则有《尚书》之《尧典》、《皋陶谟》、《高宗肜日》、《微子》、《金滕》、《梓材》、《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诸残石。《春秋经》则有《庄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诸残石。还有包括汉魏两石经在内的一百几十个单文只字。此书颇有价值。如《春秋·襄公十一年》经“莒子”,石经作“筥子”,《公羊传·僖公十年》“又将图寡人之为尔君者”,石经作“又将寡人之图为尔君者”。魏石经《尚书·君奭》“有殷嗣天灭威”,古文“嗣”作“”,与宋人所得者相合。又如《尚书·多方》“王至於宗周”,今本“至”上无“王”字。这些都是校经的重要参考材料。

猜你喜欢

  • 张子钞释

    六卷。明吕楠(见《泾野子内篇》)撰。此书为张载的著作汇编。书前有嘉靖二十年(1541)吕楠的自《序》,称张子的著作只存《西铭》、《东铭》、《正蒙》、《经学理窟》、《语录》、《文集》等,而《文集》又未完

  • 浯溪诗文集

    二卷。明黄焯(生卒年不详)编。黄焯,字子昭,自号龙津子。南平(福建)人。正德进士。历永州知府。官至湖广参政。浯溪源出湖南祁阳西南松山,东北流入湘江。水清石峻,唐元结爱其胜景,居于溪畔,并起此名。本书则

  • 龟山集

    四十二卷。宋杨时(1053-1135)撰。杨时,字中立,南剑将乐(今福建将乐县)人。熙宁九年(1076)进士,调官不赴。学于程颢,颢去世,又学于程颐。闭门不仕十年,后历知浏阳、余杭、萧山三县。徽宗时,

  • 毛诗异文补

    一卷。沈淑(生卒年不详)撰。沈淑字季和,江苏常熟(今江苏省常熟市)人。此书是他所撰《经典异文补》的一种。雍正七年己酉(1729),与所撰《陆氏经典异文辑》、《春秋左传分国土地名》、《左传职官》、《左传

  • 心传录

    三卷。《日新录》,一卷。南宋于恕(生卒年不详)编。于恕生平事迹不详。据卷首于恕自序,可知其为张九成的外甥。张九成(1092-1159),字子韶,号横浦居士,又号无垢居士,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游

  • 春秋左传读叙录

    一卷。章炳麟(1868-1936)撰。章炳麟字太炎,浙江余姚人,近代著名思想家、学者。早年参加同盟会,进行反清宣传和政治活动,曾因《苏报》案与邹容等入狱。辛亥革命后主要从事学术研究。他是我国近代一位极

  • 丧服要记注

    一卷。明谢徽撰,清马国翰辑。徽生卒年不详,字玄懿,一作元逸,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洪武初应诏修《元史》,辞归,改吏部郎中,再起国子助教卒。徽博学工诗文,与高启齐名。著有《兰庭集》八卷。注贺循《丧服

  • 卫经社稿

    一卷。清王小航撰。王小航名煦,以字行。光绪年间进士,候补四品京卿。此书名为“卫经”,是指卫《古文尚书》经。对于明代以来对《古文尚书》的辨伪和攻击,王小航深感义愤,所以欲与其同志者联合出力以捍卫《古文尚

  • 周易本义补说

    五卷。清蔡绍江撰。蔡绍江字伯澄。蕲水人。嘉庆二十四年(1819)进士。历官刑部郎中。此书是蔡绍江奉父之命对朱熹《周易本义》所作的补注。因此其书体例为经文之下先列本义之注,蔡氏补说则低一格附于朱注之后。

  • 周易两读

    无卷数。李楷林编辑。李楷林字士陶,安徽太湖人,程颐《易传》所据为王辅嗣本,附彖象于经;朱熹《周易本义》之经传次序依吕伯恭本。为使学者能够于一本书中同时读程朱二书,作者对二书重新编排,合而为一而成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