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颜鲁公集

颜鲁公集

十五卷。《补遗》一卷。《年谱》一卷。《附录》一卷。唐颜真卿(709-785)撰。颜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开元二十二年(724)举进士,开元二十四年(726),登拔萃科。任醴泉县尉,累迁殿中侍御史。为杨国忠所恶,出为平原太守。“安史之乱”时,与其兄颜杲卿起兵抵抗,有十七郡响应,推为盟主,合兵二十万,攻克魏郡。长安陷落,颜真卿弃郡渡河,至凤翔。任宪部尚书,迁御使大夫。后为李辅国所忌,贬为蓬州长史。后历任吏部侍郎、尚书右丞、吏部尚书等。封鲁郡公,故世称“颜鲁公”。颜真卿书法与柳公权并称“颜柳”,也称“颜体”,对后世影响甚大。据因亮《颜鲁公行状》和令狐恒《颜鲁公神道碑铭》载,颜真卿著作甚丰,有《卢陵集》、《临川集》、《吴兴集》等。但原书均已早佚。北宋时,有吴兴沈氏采缀遗佚,编成《颜鲁公集》十五卷。刘敞为三序。但称沈侯而不著名字。嘉祐年间,又有宋敏求收集其遗文,另行编本,亦作十五卷,江休复《嘉祐杂志》极称“其采录之博”。然至南宋时,亦多漫漶不完。南宋嘉定年间,留元刚守永嘉,得宋敏求所编《颜鲁公集》残本十二卷,失其三卷,重新编次。乃以所见颜真卿文别为补遗,并撰年谱附之,自为后序,仍为十五卷。但沿及明代,亦不甚传。今世所行乃万历中颜真卿裔孙颜允祚所刊。脱漏舛错,尽失其旧。独此本为锡山安国校刊行世。虽已分十五卷,然犹留元刚原本。颜真卿大节,炳著史册。文章典博庄重,亦称其为人。集中《庙亨议》等篇,说礼尤为精审。特收拾于散佚之余,即留元刚所篇,亦不免阙略。今考其遗文之见于石刻者,往往为留元刚所未收。谨详加搜集,得殷府君夫人《颜氏碑铭》一首,《尉迟迥庙碑铭》一首,《太尉宋文贞公神道碑侧记》一首,《赠秘书少监颜君碑碑侧记》、《碑颜阴记》各一首,《竹山连句诗》一首,《奉使蔡州诗》一首。明嘉靖年间,吴郡都穆编订为正集十五卷,补遗一卷。后由锡山安国校刊行世,为目前所有最早版本(曾被收入《四部丛刊》)。此书前有嘉靖二年(1523)杨一清序及宋人刘敞序。其中,卷一为奏议,卷二至卷三为表,卷四至卷九为碑,卷十为墓碣、墓志、祭文之属,卷十一为书帖、赞、题名,卷十二为序,卷十三至卷十四为记,卷十五为诗。补遗收有诗文十五篇,并附有《颜鲁公年谱》(留元刚撰》、《颜鲁公行状》(因亮撰)、《颜鲁公神道碑铭》(令狐恒撰)及新、旧《唐书》本传等。明万历十七年(1589)刘思诚又重刻安国刊本,题为《颜鲁公文集》。另外,还有明嘉靖年间锡山安氏铜活字本,万历二十四年(1596)颜胤祚刻本,清嘉庆七年(1802)刻本,皆为十五卷本。唯清道光年间黄本骥所刊《颜鲁公集》为三十卷,内容丰富。《四部备要》已收入。

猜你喜欢

  • 鄱阳集

    ① 四卷。宋洪皓(1088-1155)撰。洪皓字光弼,鄱阳(今江西波阳县)人。政和五年(1115)进士。宣和中,为秀州司录。累擢徽猷阁待制,假礼部尚书,为大金通问使,被金扣留。副使龚投归刘豫,而洪皓独

  • 耿子庸言

    二卷。明耿定向(生卒年不详)撰。耿定向字在伦,号天台,黄安(今湖红安)人。嘉靖三十五年(1556)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州判、太仆寺少卿左佥都御史、刑部侍郎、南京右都御史等职,以户部尚书总督仓场事告归

  • 汉碑征经

    一卷。清朱百度撰。百度,字午桥,江苏宝应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作者因秦焚简策,古籍湮灭,汉朝建立以后,大兴经学,其后经师相承,久而久之,辗转抄书,谬误颇多,从而认为:传流至今不变者,唯有汉碑最古,

  • 王氏经说

    六卷。清王绍兰(详见《周人经说》)撰。本书卷一为《周礼》,卷二为《礼记》,卷三,卷四、卷五为《左传》,卷六为《公羊》、《穀梁》。其考订经义,颇多可取之处。如“共簠簋”一条,认为《毛传》据内因此簋圆簠方

  • 西游录注

    一卷。清李文田撰。李文田,字仲约,广东顺德人,咸丰九年(1859)进士,官至礼部左侍郎。《元史·太祖本纪》载元太祖十四年(1219)西域杀使者,太祖章师亲征。十九年(1224)至东印度国。角端见、班师

  • 峡云阁存草

    七卷。《后存草》七卷。明魏浚(约1619年前后在世)撰。魏浚字禹卿,号苍水,福建松溪人。生卒不详。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累官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魏浚著有《易义古象通》,已著录。其诗本四十卷,

  • 平原县志

    ①二卷。明刘思诚修,高知止纂。刘思诚字克实,号定宇,直隶山海卫人,万历元年(1573)乡荐,十五年(1587)任平原县知县。任满升济南府同知。高知止字明甫,邑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阳曲知县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义疏

    二卷。隋代释慧远撰。慧远生平事迹详见《维摩诘所说经义记》辞条。《佛说观无量寿佛经义疏》与其所作《无量寿经义疏》相同而略。在义疏据典释义方面,多以北地诸师说为据,不乏有精到之处。如说一切相好刹土众生莫不

  • 产宝诸方

    一卷。不著撰人。《四库全书》判为宋人著作,原书已佚,据《永乐大典》中辑出,重行整理编次,仍为一卷。此书论保产之法甚为详备,首为调经养血之方,次为安胎之法,再为胎中诸病证治,然后为催生、产后诸方,最后列

  • 内外服制通释

    七卷。宋车垓(生卒年不详)撰。垓字经臣,初名若绾,号双峰。天台人。咸淳中由特奏名授迪功郎,浦城县尉,因年老未赴任,德祐二年卒。车垓及其从兄若水均受学于季父安行,行乃为朱熹门下陈埙之弟子。故车氏《通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