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归来
清瞿颉撰。瞿颉,生卒年不详。此剧根据《明史·瞿式耜传》与瞿昌文《粤行纪事》编写。作者为瞿式耜后裔。主要写南明瞿式耜驻守桂林,力抗清兵,终战败。清靖南王孔有德想诱降瞿式耜,遭到瞿式耜的拒绝。孔有德便将瞿式耜及张同敝二人同时杀害,瞿式耜之孙瞿昌文跋涉万里,从桂林迎回遗骸,在瞿昌文等人返回故乡常熟前夕,曾有大鹤聚集于庭中。故此得名。
清瞿颉撰。瞿颉,生卒年不详。此剧根据《明史·瞿式耜传》与瞿昌文《粤行纪事》编写。作者为瞿式耜后裔。主要写南明瞿式耜驻守桂林,力抗清兵,终战败。清靖南王孔有德想诱降瞿式耜,遭到瞿式耜的拒绝。孔有德便将瞿式耜及张同敝二人同时杀害,瞿式耜之孙瞿昌文跋涉万里,从桂林迎回遗骸,在瞿昌文等人返回故乡常熟前夕,曾有大鹤聚集于庭中。故此得名。
五卷。清周兆基撰,周睢园校订,朱兰重辑。兆基字莲塘,辑《诗韵释要》一书。周氏门人王睢园为之校订,朱兰重辑刊行。清代设科取士,经义策对而外,并重诗赋,是书盖为制举所编。依《佩文诗韵》而使之简约,每韵之下
六卷。旧题宋郑樵(详见《通志》)撰,清以来学者多不赞同。有人认为此书实吕祖谦(详见《古周易》)撰,明中叶以后有好事者刊其书,题郑樵撰,借重其名以行其书(胡玉缙《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补正》)。有人认为题郑樵
二卷。清程大中撰。程大中有《四书逸笺》,四库已著录。是书即《四书逸笺》的初名。大中所作别录凡十种,《四书识遗》为其中之一。所引诸说,大抵散见他书,旁搜而得。因非解经之正,故入别录。后改题名为《逸笺》,
一卷。意大利国利玛窦(15521610)撰。是编卷首有嘉庆五年甘泉筱轩序。称此书为泰西利玛窦所传歌。此卷悉将三垣二十八宿经星,照今时星数度限分别加以近南极可见之星,及新见无名诸星,且绘其情状,十分详明
一卷。五代河西张球撰。球字景球,又字行球,敦煌人,官至节度使判官。此传称延绶字绅,光启三年(887年)宠授左千牛,兼御史中丞。按敦煌残卷,别有张球所撰《张淮深墓志铭》,称淮深字禄伯,有六子,延寿排次第
一卷。后附《笔法记》一卷。旧本题唐荆浩(生卒年不详)撰。荆浩,字浩然,因隐于大行山之洪谷,故号洪谷子,河南沁水(今属山西)人。亦有人认为荆浩为五代之后梁人。荆浩博通经史,善属文,书法宗柳公权,工画佛像
二十四卷。明梅鼎祚(15491615)编。生平见《才鬼记》。明冯惟讷曾辑陈、隋以前之诗以成《古诗纪》一百五十六卷;梅鼎祚仿其意而辑陈、隋以前之文,编为《文纪》,此为其一。此编则一以《史记》、《汉书》为
① 一卷。清朱彝尊(1629-1709)撰。朱彝尊字锡鬯,号竹坨,浙江秀水(今嘉兴)人,清代文学家。康熙时举博学鸿词科,授检讨,曾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著有《经义考》、《日下旧闻》、《曝书亭集》等,
四卷。明王承裕(1465-1538)撰。王承裕字天宇,号平川山人,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人。七岁即能诗,少著《太极动静图说》。弘治进士,授兵科给事中。嘉靖六年(1527)累官至南京户部尚书,帝手书“
十四册。清末江阴人公辑。该书记咸丰十年(1860年),江苏江阴被太平天国军攻陷时所有殉难士女,达十余万人。第一册为上谕、奏疏、列传,第二至第十二册分列九十案,第十三册为有案与漏案之士民补遗,第十四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