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鹿樵纪闻

鹿樵纪闻

三卷。原题娄东梅村野史撰。《鹿樵纪闻》记南明福王、唐王、鲁王、桂王诸事以及李自成、张献忠农民起义等节。卷上记福王、史可法、黄得功、高杰等事迹,及嘉定之屠、马阮始末等。卷中记唐王、鲁王、郑成功、张煌言、张献忠等事迹,及日本乞师,沙定洲之乱等。卷下记桂王、孙可望、李定国、张名振、瞿式耜、何腾蛟、李自成、吴三桂等事迹。书用记事本末体。每卷先列诸王,后列当日时事,类分为41篇,均有小标题。前有作者自序,并光绪十四年(1888年)镇洋山人识,光绪甲午(1894年)徐敦穆识,后有孙毓修跋。《鹿樵纪闻》多有奇闻,所记川粤情势、老神仙陈士庆、璠花针王兴诸条等,颇裨异闻。作者序中自称“博搜见闻,讲求实录”,“成一代鼎革之言”,并不顾当时忌讳,谓为“狂言”。初传《鹿樵纪闻》即《绥寇纪略》之别称,为吴伟业梅村所撰,后经对勘,截然不同,故孙毓修认为,所提梅村野史当另是一人。考《鹿樵纪闻》序文与《弘光宝录钞》序文上半及《甲申传信录》序文下半大体全同,书内文字又与《小腆纪叙》及《残明前编》多同,显然是相互抄袭。另外,书中叙及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郑氏之亡事,当时吴伟业已去世。又如记张献忠屠蜀篇中,载县令吴继善降后被杀事,与梅村集中《志衍传》载不同,故《鹿樵纪闻》并非吴伟业所撰。台湾商务印书馆修《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著者则认为,《鹿樵纪闻》纵为吴伟业所作,则其原书当至中卷而止,其后或为明季遗民所为,非吴氏原书。至作者自序则为后人伪作。据镇洋山人识略云:《鹿樵纪闻》抄本得之于彭城金氏,烂脱至数十处,遂校其可知者而缺其不可知者,录副藏诸笥。《鹿樵纪闻》有北京图书馆藏清光绪抄本,《痛史》本,《中国内乱外祸历史丛书》本,《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本。

猜你喜欢

  • 颐庵文选

    二卷。明胡俨(1361-1443)撰。胡俨,字若思,江西南昌人。洪武二十年(1387)以举人授华亭(今上海松江)教谕。建文初,迁桐城知县。永乐初,擢翰林院检讨,与解缙等同直内阁,迁国子祭酒。兼翰林侍讲

  • 五经总义类

    西汉时,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五经是经的基础和主干,如《十三经》中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是解释《春秋》的,《礼记》是《礼》的“记”,《尔雅》是经书训诂的汇编,

  • 徐海本末

    一卷。明茅坤撰。茅坤,字顺甫,归安(今浙江吴兴)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至大名兵备副使。生卒年不详。好谈兵,罢官后入浙江总督胡宗宪幕府。本书所记为明嘉靖中浙江沿海徐海引倭兵入寇及被胡宗宪诱杀

  • 秘传眼科龙木总论

    见《眼科龙木论》。

  • 海宁经籍志备考

    一卷。清吴骞(1733-1813)撰。吴骞笃嗜典籍,精通金石,籍浙江海宁,此为地方书目,前有嘉庆五年(1800)自序,后有周广业作跋。

  • 熬波图咏

    见《熬波图》。

  • 公子书

    三卷。明洪武中熊鼎(生卒年不详)等奉敕撰。熊鼎字伯颖,临川(今江西临川西)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洪武初历浙江佥事,分部台、温,尽迁方国珍属官悍将于江、淮间,居民始安,历山东佥事。熊鼎以强直著称于

  • 宜稼堂丛书

    七种,二百五十六卷。清郁松年编辑。郁松年字万枝,号泰峰,江苏上海(今上海市)人。恩贡生出身,好读书,筑宜稼堂,藏书达数十万卷,道光、咸丰间江南藏书家之善本多归于此。松年亲手校雠,选元明旧本世不多见者,

  • 周礼贾氏解诂

    一卷。东汉贾逵(30-101)撰,清马国翰辑佚。贾逵字景伯,扶风平陵(今陕西兴平县)人,官至侍中。贾逵父徵,尝从刘歆受《周礼》之学。贾逵既承家学,又从杜子春受学。汉章帝时,奉召作《周礼解诂》,《隋书·

  • 训女蒙求

    一卷。宋徐伯益(生卒年不详)撰。徐伯益爵里亦不详。本书模仿李瀚《蒙求记》的体例。收集妇女事迹,分类编辑。为四言韵语,皆习见之词,无足采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