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黾记

黾记

四卷。明钱一本(?-1617)撰。钱一本字国端,别号启新,武进(今属江苏)人。万历进士,授庐陵知县。入为福建道御史,后又巡按广西。因谏册立太子改期事遭廷杖,并被削籍。归筑经正堂以讲学。东林书院成,又和顾宪成分主讲席。其学得之王时槐者居多,他鉴于当时学者多谈本体,便强调化育工夫。著有《像象管见》、《象钞》、《续钞》、《范衍类》、《邸钞》等。此书乃其随手札记,自万历二十二年(1594),至于万历四十一年(1613)。凡二十余年,每有所心得,便笔记于书。此书发挥“性道”,排斥道、佛二教,颇为深刻。他在书中认为,“心”为“三才”的主宰之总名。天地之心,为天地的主宰,人心,为人的主宰。仁义理智虽然为人所固有,但如不根于心,便不能生色。如人生恻隐之心,这只是仁之端,不是根。故人应将一点真心,扩充以满其量。他强调化育工夫,指出天地间皆化育流行。有性无教,如谷不苗,如苗不秀,如秀不实。他在书中提倡“存心养性”、“戒慎恐惧”、“存诚”、“克己”等传统的儒家修养方法。认为不知性,无心可尽;不养性,无心可存。人须戒慎恐惧,不可怠情放肆。怠情放肆,心即人欲;戒慎恐惧,心即天理。他抨击佛学,谓禅本杀机,故多为斗口之语,儒者每染其毒而不自觉。此书为研究钱一本和东林学派学术思想的重要资料。

猜你喜欢

  • 玉台新咏笺注

    十卷。清吴兆宜(约1672年前后在世)撰。吴兆宜字显令,江苏吴江人。履迹待考,有《庾开府集注》。本书引证颇博,但繁而无当。又多以后代之书注前代之事,尤为未允。唯每卷以明人滥增之作退之卷末,注曰以下宋本

  • 补小尔雅释度量衡

    一卷。清邹伯奇撰。伯奇(1819-1869)字一鹗,又字特夫,南海(今属广东)人,诸生,尚著《读段氏注说文札记》等。是编自为文自为注,乃专补《小尔雅》“度”、“量”、“衡”诸篇之作。《小尔雅》此三篇之

  • 江西通志

    ①三十七卷,明林庭修,周广纂。林庭,字利瞻,福建闽县(今福州闽侯县)人,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授兵部主事,升郎中。后任苏州知府,云南参政,嘉靖二年(1523),任江西布政司右参政,三年升湖广右布

  • 说文经字考

    一卷。清陈寿祺(1771-1834)撰。寿祺字恭甫,一字苇仁,号左海,又号梅珍,晚年自号隐屏山人,闽县(今福建福州市)人。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翰林院编修。邃经术,工文章,著作尚有《五经异义疏证

  • 官箴

    ①一卷。宋吕本中撰。吕本中,字居仁,号东莱先生。吕公著之曾孙。曾任济阴主簿、起居舍人,官至直学士院。一生著述甚丰,有《春秋解》十卷、《童蒙训》三卷、《师友渊源录》五卷。本书是一本居官格言之类的著作,共

  • 古文尚书证讹

    十一卷。宋王应麟撰集,清李调元校刊。本书为王应麟原著,一向没有刻本刊行于世,李调元恐其日久湮没,因此校定刊行之。汉代郑玄对于五经皆有注解,汉魏以来,皆立于学官。然唐孔颖达撰《五经正义》,则《易》用王弼

  • 严乐园诗集

    六卷。清严如煜(?-1862)撰。此集六卷。卷一为汉南集。卷二为汉南感旧集。卷三为咏史集。卷四五六为苏亭集。严如煜有经世之略,在山西做官,为政清廉造福于民。吟诗赋词虽为业余爱好,然而集中从军悯农词及其

  • 保间堂集

    二十六卷。明赵士春(约1651年前后在世)著。赵士春,字景之,号东田居士,常熟(属江苏省)人,(生卒年不详)。崇祯十年(1637)进士及第,授编授,因抗疏杨嗣昌入阁而忤帝,被谪为广东布政司照磨。后复官

  • 广雅疏证补正

    一卷。清王念孙、王引之撰。《广雅疏证》刊成之后,王氏父子复加勘校补充,所言或细书刊本上,或别签夹入书中。手校补本《疏证》先由清河汪汲收藏,后入扬州书贾夏炳泉手,复由淮安黄海长购得,经罗振玉鉴定确为王氏

  • 朝阳字鉴精粹

    不分卷。日本高田忠周撰。高田忠周,号竹山,东京人,著有《说文字原谱》。高田曾辑《朝阳阁字鉴》三十六卷,刊于日本大正十四年(1925)。后又订正增辑,曰《补正朝阳字鉴》。是编删其篆体类似者,依《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