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伊喇

伊喇

读音:Yīlǎ

【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三姓(23,63,180)。源出辽时移刺部,入金时以部为氏,至清改译为伊喇氏(23)。【变】 ①辽时称移刺,亦称耶律(23,71)。②后改姓有刘、王、肖、李、黄等氏(180)。③清正黄旗满洲马甲福里米之妻为叶勒氏,镶蓝旗蒙古马甲五达色之妻为依勒氏(260),〔叶勒〕、〔依勒〕等似均系伊喇之异译。


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俱予收载。当出自契丹族。本辽部名,入金为姓,其先乃辽之国族。《列传》伊喇氏甚众。或按:《金史·列传》伊喇氏之族不一而皆出于辽。初,辽五院人伊喇博罗为准备,任使官。金都统果克中京,辽主西走,留博罗督辎重,被掠。博罗自髡,逃于山林,皇统中辟,博罗之子敬修辽史,于是五院伊喇氏始至;又有伊喇慥,其先契丹裕噜部人;伊喇底,其先辽横帐人,二族光复来归,弃五院横帐,俱为辽宗室。三耶律其后皆为伊喇氏。惟虞吕部之称伊喇氏未详。辽后人之入于金者以契丹字书曰“伊喇”,则“耶律”、“伊喇”名异而实同也。

又按:金太宗二年,含音袭约尼、扎古雅,走之。后扎古雅率众降,是三耶律中仍有称约尼者,则辽后人之入金,不独耶律、伊喇矣。

其后,经元以至于清,融为满族,世居三姓地方。为满八旗姓氏之一。后或改为单姓刘、王、肖、李、黄等。三姓,今黑龙江之依兰县,“依兰”亦当“伊喇”之别译。

猜你喜欢

  • 波爾綽特

    读音:Bō’ěrchuòtè【综】 清正蓝旗满洲亲军长寿之妻为波尔绰特氏(260)。

  • 柔僕

    读音:Róupù【源】 柔仆氏、羸土氏亦帝喾之末裔(19,21)。柔仆为国名,当以国为氏。或后改为柔氏。

  • 读音:Xiù《姓氏词典》引《太平图话姓氏综》收载,其注云: “《汉书·游侠传》有绣君宾。”未详其源。(按:綉君宾,《郑通志》作“繡君宾”,知“綉”乃“繡”之俗体,今皆简作“绣”。)

  • 永妥里

    读音:Yǒngtuǒlǐ【综】 锡伯族姓,今汉姓为永(201,433)。

  • 哈勒嘎爾

    读音:Hǎlègāěr裕固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裕固族》有载,或作“卡勒嘎尔”,本为户族名,或以代姓。后改单姓“哈”、“何”,盖取户名之首音谐汉字“哈”或音近之“何”而得。

  • 读音:jiǎn汉末有勾章尉检某。(见《姓苑》)

  • 读音:Jiāng江姓的来源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源于嬴姓,伯益之后。伯益的后裔受封于江陵,成立江国。春秋时江国被楚国所灭,江国子孙以国名江为姓,遂有江姓。二是出自翁姓。宋初,福建人翁乾

  • 渾沌

    读音:Húndùn【源】 太昊(即伏羲)之良佐浑沌之后(12,15,60)。【变】 亦作〔浑屯〕、〔浑敦〕、混沌(60,62,91)。而作〔屯浑〕(6,7),误。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 扎瑪勒岱

    读音:Zhāmǎlè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为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作“扎马儿歹”。

  • 读音:huà明画芳,胶州人,正德中宜黄县知县。(见《万姓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