傌
【综】 明洪武初,翰林院编修吴沈奉旨撰《千家姓》,得1968个姓,而此邑(指山东章丘)之术姓、㐷姓,尚未录之,见《章丘县志》(60,62,63)。今山东惠民有此姓(382)。
【综】 明洪武初,翰林院编修吴沈奉旨撰《千家姓》,得1968个姓,而此邑(指山东章丘)之术姓、㐷姓,尚未录之,见《章丘县志》(60,62,63)。今山东惠民有此姓(382)。
读音:Tiáoláng《姓氏词典》收载。其据《简明中国通史》注云: “源于远古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未道其详。
读音:kǎn【源】 春秋时宋国附庸国有坎氏(故城在今河南巩县东),系宋微子之后,以邑为氏(6,7,12,15,60)。【望】 睢阳(17,60,418)。【布】 江苏武进(314)、台湾屏东、花莲(6
读音:Yàtúyòu【综】 清镶黄旗蒙古护军托罗孙之妻为雅图祐氏(260)。
读音:Hángǔ【源】 其先为函谷关守关之吏,因以为氏(24)。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古今姓氏书辨证》云: “其先为函谷关守之吏,因以为氏。”此以地为氏。历史上秦、
读音:Xīlóu【源】 系自姚姓。春秋时杞国为夏禹之裔,杞东楼公之子西楼公,子孙以王父号为氏(7,60)。亦见《姓苑》(9)。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并注其源:“出自姒姓。杞东楼公之子曰西
读音:Huìlán【源】 金时女真人姓(71)。【望】 金源(71)。【变】 清时改称辉罗氏(23)。
读音:Màiqiū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引《英贤传》 云: “齐桓公时贤人麦邱老。”其后有麦邱氏 (亦作 “麦丘”)、麦氏。以地为氏。另: 参见 “麦丘”条。
读音:Wǎnyáng《姓氏词典》 引 《姓考》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xì【音】 亦音怯(Qiè)(73,75,88)。又音却(Què)(88)。【源】 春秋时晋大夫郄献子(一作郄文子)食邑于郄,因以为氏(12,17,21,60)。【望】 济南(17),济阴(41
读音:luò【源】 ①古有洛国,系黄帝庶子禺阳之后,灭于商,子孙以国为氏(17)。②其先为落氏,后去草为洛氏,见《姓苑》(12,60)。【望】 绛郡(17,418)。【布】 浙江上虞(279)、台湾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