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羅帶
【源】 元时蒙古人姓(57)。【变】 ①《南村辍耕录》载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兀罗歹氏(13)。清《续通志·氏族略》有乌鲁岱氏(24)。〔兀罗歹〕、〔乌鲁岱〕等似均为兀罗带之异译。②脱因,号林菴,蒙古兀罗䚟氏,荫授岳州路判官,元至顺元年累迁镇江路总管,见《至顺镇江志》(399)。䚟即歹。〔兀罗䚟〕似即兀罗带之异译。【人】 孛罕,兀罗带氏,元太宗时授左手万户(399)。忽都,蒙古兀罗带氏,孛罕之子,元初授蒙古汉军总管(61)。
【源】 元时蒙古人姓(57)。【变】 ①《南村辍耕录》载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兀罗歹氏(13)。清《续通志·氏族略》有乌鲁岱氏(24)。〔兀罗歹〕、〔乌鲁岱〕等似均为兀罗带之异译。②脱因,号林菴,蒙古兀罗䚟氏,荫授岳州路判官,元至顺元年累迁镇江路总管,见《至顺镇江志》(399)。䚟即歹。〔兀罗䚟〕似即兀罗带之异译。【人】 孛罕,兀罗带氏,元太宗时授左手万户(399)。忽都,蒙古兀罗带氏,孛罕之子,元初授蒙古汉军总管(61)。
读音:Kālǎ【源】 ①元时蒙古人姓,见《续通志·氏族略》(24)。似即康里之异译。②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锡伯哩城(一作西巴里城)(23,63,180,260)。源出元时凯烈氏,以部为氏(23)。【变】
读音:xiàng fū【综】 《韩非子》有相夫氏之墨。亦作〔相芬〕(11,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 “亦作 ‘相芬’。见 《韩非子》。”或音xiàng
读音:Zhìbā【综】 蛭拔寅,敕勒部(即铁勒部)人,见《魏书·节义传》(27)。
读音:yī【源】 ①相传黄帝25子,其得姓者12,其中有依姓,见《国语》(9,11,21,60)。②春秋时郑大夫食采于依,因氏,见《路史》(17)。③非汉姓。晋时扶馀国(一作夫馀,故城在今吉林双城南)
读音:Yánrú【综】 四川、甘肃地区白马人姓,白马语“严茹”义为鱼,汉姓为余(220)。
读音:Shíjiǎo珞巴族姓氏。出自苏龙部落,母系氏族。以 (氏)族为氏。图腾为竹屑。《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收载。未详其他。
读音:Guǒbóěr达斡尔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达斡尔族》 援引 《朔方备乘》 收载。或作 “郭博勒”,后改单音姓“郭”,盖以其首音谐“郭”而得。
读音:Róngyú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姓氏大全》 引《中国姓氏集》收载; 《姓氏词典》引 《姓解》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Shī’ěrdēng【综】 清正白旗满洲闲散福有之妻为施尔登氏(260)。
读音:Wūlādài元代蒙古族姓氏。乃元蒙七十二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 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译作“外剌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