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羅帶
【源】 元时蒙古人姓(57)。【变】 ①《南村辍耕录》载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兀罗歹氏(13)。清《续通志·氏族略》有乌鲁岱氏(24)。〔兀罗歹〕、〔乌鲁岱〕等似均为兀罗带之异译。②脱因,号林菴,蒙古兀罗䚟氏,荫授岳州路判官,元至顺元年累迁镇江路总管,见《至顺镇江志》(399)。䚟即歹。〔兀罗䚟〕似即兀罗带之异译。【人】 孛罕,兀罗带氏,元太宗时授左手万户(399)。忽都,蒙古兀罗带氏,孛罕之子,元初授蒙古汉军总管(61)。
【源】 元时蒙古人姓(57)。【变】 ①《南村辍耕录》载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兀罗歹氏(13)。清《续通志·氏族略》有乌鲁岱氏(24)。〔兀罗歹〕、〔乌鲁岱〕等似均为兀罗带之异译。②脱因,号林菴,蒙古兀罗䚟氏,荫授岳州路判官,元至顺元年累迁镇江路总管,见《至顺镇江志》(399)。䚟即歹。〔兀罗䚟〕似即兀罗带之异译。【人】 孛罕,兀罗带氏,元太宗时授左手万户(399)。忽都,蒙古兀罗带氏,孛罕之子,元初授蒙古汉军总管(61)。
读音:Yángbùlā【综】 佤族姓。一作[尤斯拜],世居云南沧源岩帅,汉姓为鲍(161)。
读音:Wēigǔ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察哈尔(23,63,260)。【变】 清正黄旗蒙古领催色尔固朗之妻威武特氏,镶蓝旗蒙古护军甘珠尔之妻为魏古特氏(260),〔威武特〕、〔魏古特〕等似均为威
读音:Chóu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涉县、山西之临汾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有载,未详其源。
读音:luò léi代北人姓有骆雷氏。(见《复姓录》)
读音:chē chéng郤犫食采于苦,日苦成,齐人改曰车成,遂有车成氏。(见《潜夫论》)
读音:Duǒluó【综】 元时人姓。伯家闾,朵罗氏,元至顺三年任南台御史,见《至正金陵新志》(399)。
读音:Miánjí【综】 彝族姓。属曲比家支(375)。
读音:Lǔkè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读音:suǒ lú以地为氏,禽滑釐弟子有索卢参。(见《吕氏春秋》)后魏奚斗卢氏改为索卢氏。(见《魏书·官氏志》)▲<汉>索卢放,东郡人,谏议大夫。<后秦>索卢曜,敦煌人。
读音:Yáěr纳西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纳西族》收载。本为家族名,以之为姓。后或改为单姓“杨”。未详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