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乘
【源】 战国时秦国公孙鞅(即商鞅)变法,设爵位二十,其八为公乘,久居此爵位者,子孙以为氏,见《风俗通》(6,7,12,17)。【望】 魏郡(17,418)。【人】 公乘不仁,战国时魏文侯之臣(17,21)。公乘弼(一作良弼),宋时相州人,嘉祐登科(12,21)。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 (公乘),古爵也,久居是爵者,子孙氏焉。”公乘,乘位名,“秦爵二十,八曰公乘。”
战国时魏有公乘不仁; 汉代有公乘阳庆,医家;唐代有公乘亿,咸通进士; 宋代有公乘良弼。
【源】 战国时秦国公孙鞅(即商鞅)变法,设爵位二十,其八为公乘,久居此爵位者,子孙以为氏,见《风俗通》(6,7,12,17)。【望】 魏郡(17,418)。【人】 公乘不仁,战国时魏文侯之臣(17,21)。公乘弼(一作良弼),宋时相州人,嘉祐登科(12,21)。
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云: “ (公乘),古爵也,久居是爵者,子孙氏焉。”公乘,乘位名,“秦爵二十,八曰公乘。”
战国时魏有公乘不仁; 汉代有公乘阳庆,医家;唐代有公乘亿,咸通进士; 宋代有公乘良弼。
读音:Mǒyán金代女真族姓氏。《中文大字典》 据《金史》 收载,其引 《金史·国语解》云:“抹颜曰‘孟’。”意即抹颜氏或改单姓“孟”。
读音:Wǔjiū【源】 相传黄帝之裔少昊,以五鸠为鸠民之官,其后以官为氏,见《姓源》(7,12,17,21)。【人】 五鸠蹇,春秋时楚昭王时人(6)。五鸠卢,东晋末后赵将军,见《后赵录》(7)。历史上
读音:Qiè【源】 见《中华姓府》(63)和《新编千家姓》(73,91)。【布】 河南临汝怯庄(62)、台湾高雄、台中、桃园(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南之义马有分布。《新编
读音:Dòuzhě历史上罕见复姓。《中国古今姓氏辞典》收载;《姓氏词典》亦收,其注云: “源于芈姓,楚斗谷於菟之后。”
读音:Xī/Shi,Syi【综】 通作犀,(战国策)有犀武,或作屖武(63,80)。
读音:Zhūěrjítèèmókè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锡喇塔拉地方,为清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有载。
读音:gōng niú【源】 ①春秋时齐国公子牛之后,见《姓源》(7,17,60)。 ②牛人为周时官名,掌养国之公牛,遂以公牛为氏(60,62)。【人】 公牛衰,周时人,病七日,化为虎,见《淮南子》(
读音:Wúshěn【综】 系吴、沈两单姓合成。台湾台南有此姓(64,68,261)。
读音:Yǎnlǐ【源】 即淹里,本邑名(故城在今山东曲阜东),居者以为氏(60,62)。【变】一作〔淹里〕(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即淹里,本邑名,居其地者以
读音:Bóyán蒙古族姓氏。后或改为单姓“白”,盖取伯颜氏首音谐“白”而得。见 《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