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司徒

司徒


读音:Sītú

司徒姓主要是来自官名,古朝廷设有司徒官,为六卿之一,称为地官大司徒,职位相当于宰相。后发展成为姓氏。

司徒姓早期主要活动于中原地区,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河北地区。

司徒姓历史人物有司徒映,唐朝人。唐文宗时为太常卿,辅助唐文宗革除弊政,政绩卓著,为时人称誉。

司徒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三十九位。


【源】 ①相传舜为尧司徒(《周礼》地官之属,掌教化民众和行政事务),支庶以官为氏(6,12,60)。②春秋时卫大夫司徒期之后(17)。一说,卫文公之子司徒瞒成之后(6,12,21)。③春秋时宋司徒边邛之后(12)。一说,宋公族有司徒氏(17)。④春秋时陈成公之子公子招为司徒,其后有司徒氏(6,12,17)。【望】 平安(17,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司徒映,唐时泽州人,官至太常卿(21)。


现行较罕见复姓。分布颇广:今北京,广东之高要、新会、吴川,湖北之监利、武昌,山西之太原、朔州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帝王世纪》曰:“舜为尧司徒,支孙氏焉。卫有司徒瞒成,宋有司徒边㣝,陈有司徒公子招,其后皆为司徒氏。”此以官为氏,系出多门:或系出妫姓(舜后);或出自子还氏(瞒成后。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哀十六年》引梁履绳《补释》云:“……‘子还成’,杜云:‘即瞒成’,盖‘子还’,其氏。”);或出自子姓(边㣝后。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昭二十二年》引《通志·氏族略三》云:“宋平公子御戎字子边,以王父字为氏,孙㣝,为司徒。”)。

春秋时陈有司徒贞子,为大夫;唐代有司徒映,泽州人,太常卿;五代时有司徒翊;宋代有司徒达;又有司徒绰,元祐登科;明代有司徒化邦,溧水人,辽阳卫参军;又有司徒绶,新会训导。

猜你喜欢

  • 读音:Dùn【源】 见《姓苑》(15,63)。【布】 山东清平(今划归临清和高唐)(62)、淄博、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香河、山西之忻州等地有此姓。汉族姓氏。《新编千家姓》

  • 布嚕特

    读音:Bùlǔtè清代蒙古族姓氏。世居喀尔喀地方,为蒙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 收载。

  • 蒙古達達兒

    读音:Měnggǔdádáér《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据《中国人名大辞典》云: “蒙古族姓。元有银青光禄大夫忙兀台,姓此氏。”

  • 吃?

    读音:Chīliū【源】 西夏人姓(240)。

  • 鲜卑

    读音:xiān bēi金、元时有此姓。▲<元>鲜卑仲吉,中山人,滦州节度使。

  • 真郭

    读音:zhēn guō【综】唐时总管真郭待封,与薛仁贵同击吐蕃(21,24,60)。张树考证,据《薛仁贵传》,仁贵率将军阿史那道真郭待封等以击之。系句读误成阿史那道、真郭待封。实为阿史那道真、郭待封。

  • 读音:Líng【音】 又音纂(Cuàn)(30)。【源】 见《希姓录》(63)、《清稗类钞·姓名类》(30,86)。《姓氏词典》据《希姓录》收载,未详其源。

  • 饒利時

    读音:Ráolìshí【综】 傈僳族姓。云南怒江地区以鼠为原始图腾的氏族名,汉姓为李(150)。

  • 令?

    读音:Lìngliū【综】 西夏党项族姓。令��犬长,西夏党项人,夏崇宗中编纂《西夏国书字典(音同)》(436)。

  • 塔喇巴齊克

    读音:Tǎlǎbāqíkè【源】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土默特(23,63)。【人】塔喇巴齐克察罕岱,清镶蓝旗人,世居土默特,从征吴三桂阵亡,赠三等轻车都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