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ěi

【源】①秦后有垒氏(60)。②汉时有中垒校尉,掌北军垒门之内,而又外掌西域事之官,子孙以官为氏(60,62)。③后赵有垒澄,本姓裴,后改焉,见《后赵录》(60,62)。【望】河东(17,418)。【布】四川成都有此姓(91)。【人】垒袭,东晋末前秦梓潼太守(11,17)。


罕见姓氏。今四川之成都有分布。《姓氏考略》收载并注其源: ①“中垒校尉之后,以官为氏。”②“秦后”。据此,《姓氏词典》称: “源于赢姓,春秋时秦国公族之后。”③其引 《后赵录》云:“垒澄,本姓裴氏,改为垒。”望出河东。

后赵有垒循;晋代有垒锡,梓潼太守。

猜你喜欢

  • 臼季

    读音:jiù jì【源】 ①系自姬姓。春秋时晋国司空胥臣,字季子,食采于臼,谓之臼季,其后有臼季氏(60,62)。②系自姜姓。齐公子臼季之后有季氏,见《元和姓纂》(6,12,21)、《万姓统谱》(15

  • 读音:páo【源】 系自姒姓。夏禹封伏羲(一作庖羲、即太昊)之裔于庖,其后以国为氏(17,19,21,60)。亦见《姓苑》(15,21)。【人】 庖丁,《庄子》中人物,善解牛(9)。罕见姓氏。《姓氏考

  • 读音:Dì【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多此姓: 太原、大同、运城、长治、临汾等地均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 《新编千家姓》亦载,未详其源。

  • 读音:Xián【综】源出不详。广西陆川(360)、北京、湖北武汉(91)、台湾台北、高雄、台中、新竹(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河北之东光、山西之忻州、湖北之武汉、江西之

  • 錫納明安

    读音:Xī'nàmíng'ān【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库鲁默博尔(23,63)。【变】清蒙古镶黄旗中有西纳明安氏(259),〔西纳明安〕似即锡纳明安之异译。【人】锡纳明安都尔玛占,清镶黄旗人,世居库

  • 鄂覺特

    读音:Àojuétè蒙古族姓氏。后或取其首字而为单姓“鄂”。蒙古族画家鄂松年,本姓鄂觉特。见《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

  • 读音:Gé《姓氏词典》 引 《姓苑》 收载并注此音,未详其源。《汉语大字典》无此字,疑乃“搁”之误,盖搁笔误而讹作 “櫊”。

  • 读音:Yǒu有姓源自上古有巢氏,有巢氏的后代有有姓以及巢姓。有姓为罕见姓氏,望族居于东海郡(今山东郯城一带)。有姓历史人物有有若,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人之一。他曾与鲁哀公讨论政事,提出“百姓足,君孰

  • 读音:Huān《姓氏词典》据《姓觿》收载。其注云:“以地名为姓氏。酄,春秋鲁国下邑。地在今山东肥城县西。”《集韵》:“‘酄’, 或作‘��’, 通作‘驩’。”《正

  • 嵬名

    读音:Wéimíng【源】 嵬名即拓跋,党项八部之一。以部为氏(54)。西夏元昊废唐所赐赵姓,自号嵬名氏,自诩出于鲜卑帝胄(397)。【变】 亦作〔于弥〕、〔乌密〕、〔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