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Róng

容姓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古代有国名容,后代以国为姓。二是周朝称礼乐之官为容,子孙以祖上职官为姓。

容姓历史人物有明代官员容若玉,为官清廉,多善政,积劳而死,家无长物。明代香山人容悌舆,博学而为人厚道,床前侍奉病母十三年如一日,被众乡邻称为“孝行先生”。

容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三百三十六位。


【源】 ①《穆天子伟》载,古有容氏国,当以国为氏(60,62)。②《礼记》礼乐之官日容,礼官之后以官为氏(60,62)。③黄帝时有造律历的史官容成,其后以先祖名为氏,有容成氏、容氏(6,8,12,17)。④春秋时孔子弟子鲁国南宫适,又称南容,字子容,其后以父字为氏(17,21,62)。⑤元代贵州夷族有此姓。普定府知府有容苴即是(17)。⑥台湾土著姓(65)。【望】 敦煌(17,21,60,418)。【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容居,春秋时徐大夫(17,21)。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北京,山东之平度,山西之朔州,陕西之韩城,甘肃之徽县,湖北之洪湖、武昌,广东之新会、高要、吴川,海南之白沙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壮族、黎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据 《帝王纪》 注云: “黄帝臣曰容成,造历。”容成当为容姓之始,此当 “以名为氏”。②郑樵又注: “舜八恺有仲容。”仲容之后或亦以容为氏。③ 《姓氏考略》 据 《穆天子传》 注云: “古有容氏国,以国为氏。” ④又据 《礼记·注》 云: “礼乐之官曰 ‘容’; 一云礼官之后。以官为氏。望出敦煌。”⑤或为南容氏所改。《中文大字典》 注引 《万姓统谱》云: “ (容),春秋南容氏之后,以王父之氏为姓。”《中国人名大辞典·附·异名表》载: 南容,即春秋鲁南宫括。括,字子容,故亦称南容。

礼记》 有容居,吴人; 金代有容苴,贵州人;宋代有容机; 明代有容善,永乐进士; 又有容悌与,香山人,本县教谕,以孝闻; 清代有容而舒,康熙甲子举人。

猜你喜欢

  • 側綳

    读音:Cèbēng【源】 隋唐时西域苏毗羌部人姓,唐时苏毗羌部灭于吐蕃。亦称〔哲蚌〕氏(194)。藏族姓(217)。

  • 读音:Lù【源】 见《集韵》(7)、《姓谱》(17)及《姓苑》(62)。按,彔姓与錄〔录〕姓不同。【布】 上海、四川成都(91)、河南巩县(301)、临颖(339)、林县(343)、山西代县(335)

  • 读音:Jì【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未详其源。

  • 西闾

    读音:xī lǘ见《姓苑》。有西闾过。(见《万姓统谱》)

  • 陳蔡

    读音:Chéncài/Chentsai【综】 当系陈、蔡两姓合成。台湾新竹有此姓(68,261),祖籍福建诏安(236)。

  • 阿付

    读音:A-fù【源】 彝族姓。属于惹家支(375)。

  • 卜顏

    读音:Bǔyán【综】 元时人姓(57)。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布延〕(24,63)。【人】 朵里不花(一作图烈布哈),元时人,其妻卜颜氏(24,71)。

  • 读音:yùn与楚同族,颛顼之后。(见《姓苑》)员氏,音运,亦作郧,楚伍员之后也。(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唐>员半千,全节人,诗人。<宋>员兴宗,仁寿人,国史编修实录

  • 读音:yì【源】 见《万姓统谱》(15)。【人】 浥安,汉时人,见《印薮》(15,21,24)。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归 “入声”部,未详其源。汉代有浥安。

  • 中垒

    读音:zhōng lěi刘向为汉中垒校尉,子孙以官为氏。(见《风俗通》) (按:中垒,原为官名,汉武帝平南越,内增七校,中垒为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