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巴岳特

巴岳特

读音:Bāyuètè

【源】 ①清蒙古八旗姓。巴岳特系地名,以地为氏(23)。凡十一派,出阿霸垓、西拉木楞、巴岳特、克尔伦、喀尔喀、察哈尔、辉发、兀鲁特、喀喇穆伦、鄂尔绰克鄂漠、中卫等地(23,63,260)。 ②清满洲正黄旗中有巴岳特氏(Bayot)(259)。【变】 ①亦作〔把岳忒〕(260)、〔巴禹特〕(254、259)、〔巴羽特〕(61,72)。 ②清蒙古镶蓝旗中有巴於特氏,蒙古正白旗中有巴依特氏(259),镶黄旗蒙古领催阿都赖之妻为巴宇特氏,镶蓝旗满洲委前锋禄昌之妻为巴裕特氏,正白旗满洲游击萨炳阿之继妻为巴玉特氏,镶黄旗满洲马甲僧额之妻为巴玉忒氏,镶黄旗满洲马甲代通之妻为巴于特氏(260),道光中陕甘总督、正黄旗人巴岳忒瑚松额(61),〔巴於特〕、〔巴依特〕、〔巴宇特〕、〔巴裕特〕、〔巴玉特〕、〔巴玉忒〕、〔巴于特〕、〔巴岳忒〕等似均系巴岳特之异译。【人】 巴岳特永国,清蒙古正黄旗人,世居阿霸垓(一作阿巴噶),曾任礼部侍郎。巴羽特明春(一作巴禹特明春),清蒙古正红旗人,同治中攻捻军有功,累官哈密办事大臣(61,72,254)。把岳忒哈当阿,清蒙古正黄旗人,乾隆中历官固原提督、福建水师提督兼台湾总兵(61)。


清代蒙古族姓。散处巴岳特、阿巴噶等地方,乃蒙八旗姓氏之一。本为地名,以地为名为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又,清代满族有巴岳忒氏,不知与蒙古族之巴岳特氏有无源流关系。

猜你喜欢

  • 子鞅

    读音:zǐ yāng【源】 系自妫姓,春秋时陈僖公之子简子齿,为子鞅氏,见《世本》(6,12,21,60)。一说,春秋时陈桓子曾孙诸御鞅之后,见《姓源》(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

  • 读音:zú【源】 ①春秋时郑祭足之后,见《姓考》(17,60)。②见《姓苑》(15,21)。或指足为氏,如手氏、首氏、腹氏之类(60,62)。【望】 兰陵(17,60,418)。【布】 台湾台北(64

  • 魏佳

    读音:Wèijiā【综】 清世宗孝仪纯皇后为魏佳氏(72)。正黄旗满洲鸟枪护军朱明阿之妻为魏佳氏(260)。

  • 读音:Liáng【综】源出不详。台湾高雄、屏东(68,261)、河北河间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江西之吉安有分布。此姓系吉安市公安局提供; 《山西人口姓氏大全》亦收,未详其源

  • 读音:Xiá《姓氏词典》收载。其据《姓谱》注云: “以器具为姓氏。”未详其他。

  • 巴爾忽

    读音:Bā’ěrhū/Barru【综】 蒙古族姓。系出蒙古巴尔忽惕部,《蒙古秘史》作巴尔浑,与呼伦贝尔新、旧巴尔虎人同种。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部有此姓(384)。

  • 子桑

    读音:zǐ sāng【源】 ①春秋时鲁大夫子桑伯子之后,见《论语》(6,12,17,21)。一说,子桑伯即《庄子》中之子桑樗(樗,一作扈,或户)(6,11,12,17)。②春秋时秦国公孙枝,字子桑,其

  • 多庫洛

    读音:Duōkùluò【综】 清正蓝旗满洲领催敏尊之妻为多库洛氏(260)。

  • 心都

    读音:Xīndū【综】 战国时杨朱之弟子有心都子,见《列子》(11,17,62)。杨朱,与墨子同时人,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历史上罕见复姓。其源不一: ① 《姓氏词典》注引 《姓觿》 云

  • 迪列糺

    读音:Dílièjiǔ【源】 元时人姓。迪列糺系辽部落名,当以部为氏(24)。【变】 亦译作〔特尔格〕(24)。【人】 石抹阿辛、迪列糺氏(57)。亦作舒穆噜爱新,特尔格氏,自金归元,见《元史》(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