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巴林

巴林

读音:Bālín

【源】 元时蒙古人姓。巴林系部名,为元太祖十八世孙苏巴海所建。巴林氏当以部为氏(23)。至清时巴林为内蒙古昭乌达盟八部之一,辖境在今内蒙古巴林左、右旗旗境内。清蒙古八旗中有巴林氏(23,63)。又,清驻防吉林正红旗(260),驻防宁古塔正白旗(259)中均有巴林氏。【变】 ①《南村辍耕录》作〔八怜〕(13)。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巴琳〕(24)。 ②清镶白旗满洲马甲朋格之妻为巴璘氏(260),又《元书》有阔阔搠思,巴邻氏,察合台傅(399),〔巴璘〕、〔巴邻〕等似均为巴林之异译。【人】 巴林珠尔格图,以本部兵从元太祖讨定诸部,元时太师淮安忠武王巴延为其后裔(24)。巴林甘都,清蒙古镶蓝旗人,先世自吉林叶赫徙居巴林,因氏。累功封二等男(61,72)。


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清通志》 之 《氏族略》俱予收载。元代,本为蒙古族部落名,后以部为氏。元太祖时有巴林珠尔格图,以本部兵从太祖讨定诸部。太师淮安忠武王巴延,其后也。入清,编入镶红旗,内扎萨克有巴林部,仍以部为氏,乃蒙八旗姓氏之一。

清顺治时蒙古镶白旗都统绰拜,姓巴林氏。又作“巴琳”、“巴邻”。

猜你喜欢

  • 读音:Qiàn现行罕见姓氏。今江西之永修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永修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

  • 安都

    读音:ān dū【源】 见晋傅馀頠《复姓录》(7)及《姓苑》(9,11,17)。汉文帝封齐悼惠王之子志为安都侯(故城在今河北高阳西南38里),其后为安都氏(60,87)。历史上罕见之复姓。《姓氏考略》

  • 读音:shuí当因官大谁长,子孙以为氏。大谁,本以谁何称,因用名官,有大谁长。蜀之南充有谁姓。(见《姓氏寻源》)谁龙,南部人,正德年间九江府照磨。(见《万姓统谱》)

  • 須肑

    读音:Xūbǔ《姓氏词典》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元和姓纂》注云:“以祖辈名字为姓氏,须肑,楚贤人。著书。此姓是其后代。”(按:《汉语大字典》“肑”字音bó、dí; 无bǔ音。)

  • 艾深

    读音:Aìshēn【综】 清镶白旗满洲马甲富昌之妻为艾深氏(260)。疑即金时女真人姓爱申氏之异译。

  • 大嵬

    读音:Dàwéi【源】 古帝大騩氏之后(19,21)。

  • 封父

    读音:fēng fǔ【源】 夏时诸侯封父之后。其地汴州封丘县(今河南封丘)之封父亭,即其所都。周初国灭,子孙遂以国为氏(7,12,60)。【人】 封父弥真,春秋时郑大夫(4,7,26)。历史上罕见复姓

  • 薩喇特卓

    读音:Sàlǎtèzhuō【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乌噜特(23,63)。【人】萨喇特卓明安,清镶黄旗人,世居乌噜特,崇德中从征山东有功,授云骑尉,加三等轻车都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

  • 逄門

    读音:Pángmén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本地名,居者或以所居为氏。” ②《荀子·五霸篇》 有 “羿、蠭门”,逄门乃蠭门之省。人名,后羿弟,亦

  • 帖木哥

    读音:Tiěmùgē《姓氏词典》 引 《二十五史人名索引》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元有帖木哥·斡赤斤。”未道其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