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公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庾公子斯之后(11,60)。或为卫庾公差之后(17,6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卫庾公子斯之后。” (按: 《中国姓氏大全》 注称: 春秋时卫国庾公子斯的后代。《姓氏词典》则称:“庾公子斯即春秋时卫国大夫庾公差。” 《郑通志·氏族略》则作“庾公羌”。)
【源】 系自姬姓。春秋时卫庾公子斯之后(11,60)。或为卫庾公差之后(17,6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考略》 收载,其注云: “卫庾公子斯之后。” (按: 《中国姓氏大全》 注称: 春秋时卫国庾公子斯的后代。《姓氏词典》则称:“庾公子斯即春秋时卫国大夫庾公差。” 《郑通志·氏族略》则作“庾公羌”。)
读音:Kèlèdé【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巴颜乌拉(23,63,260)。【变】清驻防察哈尔镶黄旗,驻防吉林正黄旗(259,260)。蒙古正蓝旗(259)等均有克勒特氏,清镶红旗蒙古护军苏住客之妻为
读音:Mòěrqín【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台罕(23,63)。 【人】 墨尔秦巴尔斯巴达尔,清镶蓝旗人,世居台罕,从征耿精忠叙功授骑都尉(23)。清代满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满
读音:Làngwùwéimíng【源】 西夏人复姓(95)。
读音:zǐ gōng【源】 系自姜姓。春秋时齐顷公之子俦,字子工,其后有子工氏(6,12,17,21)。【变】 一作〔子功〕(60,62)。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不一: ①
读音:Ānní【综】 彝族姓。四川德昌有此姓(333)。
读音:tè【源】 ①春秋时晋大夫特宫之后(7,9,12,17,60)。②东乡族姓。【望】 平昌(17,418),巨鹿(15,21,60)。【变】 一作〔犆〕(17)。【布】 安徽淮南(362)、北京、
读音:jūn【源】 ①相传为帝尧之师君畴之后,见《姓苑》(17,60)。 ②汉时西域莎车国有君姓(60,62)。【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君牙,周时大司徒(2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
读音:Pǔlǔ【综】 代北姓,后改为周氏(27)。疑即普氏。
读音:Qí【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新编千家姓》(73)。台湾台北(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罕见姓氏。《新编千家姓》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称: “现代罕见姓。琦,美玉
读音:Chǐ【综】 源出不详,或以度名为氏(62)。见《中国著者号码编制法》(63)、《新编千家姓》(73,91)。台湾高雄有此姓(64,68,261)。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大同、云南之泸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