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ián

廉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辈名字为姓氏。颛顼之孙秦大廉之后,以祖父字为氏。二是以官名为姓氏。元时,布鲁海牙拜廉访使,奉命之日,正值其儿子出生,喜曰:“吾闻古以官为姓,天其以廉为吾宗之姓乎?”故子孙皆姓廉。

先秦时廉姓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等地。廉颇子孙进入了山西,逐渐兴旺发达,发展壮大为廉姓河东郡望。西汉时右将军廉褒子落籍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其孙显达。廉姓最迟在西汉时已落籍今江苏省境。魏晋南北朝时期,廉姓逐渐播迁今安徽、浙江、江西等省,同时北方廉姓分布到黄河中下游各省及湖北、湖南以及其他江南地区。唐宋时,廉姓播迁到四川、重庆等地,宋元时期,福建、广东有已有廉姓居住。明初,山西廉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甘肃、宁夏、陕西、北京、天津等地。明中叶以后,廉姓入台。清康乾年间及其以后,廉姓闯关东到东北三省。如今,廉姓尤以河南等省为多。

廉姓历史人物有廉颇,战国后期赵国名将。英勇善战,一生战功显赫。曾对蔺相如位居己之上不服,后负荆请罪,结成生死之交,协力抗秦,传为美谈。廉希宪,元臣。通儒典,好经史,世人称之为“廉孟子”,又善弓箭,文武双全。

廉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六十六位。


【源】 ①颛顼之孙秦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6,12,17,60)。②飞廉之后,见《姓源》(17,63)。飞廉一作蜚廉,商纣王之谀臣,矫捷善走。③元时廉希宪,系畏吾人布鲁海牙之子,字公亮。初,布鲁海牙拜廉访使,奉命之日,希宪适生,喜曰:“吾闻古以官为姓,天其以廉为吾宗之姓乎?”故子孙皆姓廉(13,17,23,62)。④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望】 河东(17,60,418)。【布】 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0.03%。尤以河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廉姓人口77%。【人】 廉洁,孔子弟子,春秋时卫人(11,21)。廉颇,战国时赵国良将,惠文王时拜为上卿(6,12,17)。


现行较罕见姓氏。分布颇广: 今吉林之乾安,河北之尚义,山东之鱼台、平度、平邑,山西之太原,云南之河口等地均有。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 之 《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颛帝曾孙大廉之后,以王父字为氏。”(按:“古者帝王犹以名行,况臣下乎?此以名为氏。然以名字为氏者起于商周之世。今此廉氏,未有所征,且从大廉之号焉。”) ②或为元代回族之姓。《续通志·氏族略·元·以姓为氏》: “博罗哈雅,辉和尔人 (按: 即回回人),拜廉使,命下之日,子希宪适生。喜曰:‘吾闻古以官为氏,天其以廉为吾宗之姓乎?’ 故子孙皆姓廉氏。”“博罗哈雅”,或译作“布鲁海牙”。

春秋时卫有廉洁; 战国时赵有廉颇; 汉代有廉公谔,堂邑人,莱芜令; 宋代有廉布,山阳人,武学博士。

猜你喜欢

  • 范姜

    读音:Fànjiāng【综】 系范、姜两单姓合成,祖籍福建宁化,广东陆丰等地(236)。台湾多数县市均有此姓,尤以桃园多此姓,约占全省范姜姓人数81%(64,68,261)。《中国姓氏辞典》 收载。其

  • 默容

    读音:mò róng【源】 见《复姓录》(12,60,62)。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据《复姓录》收载,未详其源。

  • 烏尼吾

    读音:Wūníwú【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 尼拉

    读音:Nílā【综】 清满洲镶蓝旗中有尼拉氏(259)。

  • 乙那婁

    读音:Yǐ'nālóu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后改为娄氏。或作 “乙那蒌”。

  • 读音:xiǎn【音】 冼氏有Shěng、Xiǎn二音(24,63,81)。且源出不同,参见冼(Xiǎn)。【源】 源出南方。【布】 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人】 冼劲,晋时南海人,家本武帅,世为部曲,

  • 鯽都

    读音:Jìdū现行珞巴族姓氏。出自苏龙部之石鲫氏。《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有载,未详其他。今有鲫都·达帝。

  • 读音:sān【源】 ①见《姓苑》(15,21)。②三闾、三乌、三饭、三丘等复姓有改姓“三”者(239)。③清时台湾土著七姓之一(243)。【布】 青海民和(62)、江苏武进(314)、北京、湖北武汉、

  • 瑪拉拉特

    读音:Mǎlālātè高山族姓氏。为台湾高山族之百宛人姓。本为房名,遂以为氏。属平民姓氏。其姓名构造特点为 “名+姓”。如: 班迪勒·玛拉拉特,——“班迪勒”,人名; 玛拉拉特,姓氏。见《

  • 读音:zhāo周康王名钊,或其子孙以为氏,又或金姓所改。(见《姓氏寻源》)钊朝佩,三河人,万历间广西梧州卫指挥。(见《万姓统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