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Lú

【源】 ①系自偃姓。古庐子国之后,见《风俗通》(1,17,60,62)。古庐子国,又称巢伯国,即春秋时舒国及群舒诸国,故城在今安徽合肥。②庐,楚邑,戢犁为庐大夫,其后以邑为氏(17,62)。襄州有中庐(一作中卢,故城在今湖北襄阳西南),即其地(12,76)。③哈尼族姓(137)。【变】 一作卢(12)。【望】 顿邱(17,418)。【布】 四川成都(91)、山西绛县(324)、浙江江山(325)、上虞(279)、江西广丰(328)、台湾台北(64)、湖南华容、广东梅县等地均有此姓。【它】 日本侵占台湾时期,台湾庐姓曾被迫改用日本姓芦田,1945年台湾光复后,奉令仍改为庐姓(65)。【人】 庐俗,汉时鄢陵男(21)。一作匡俗(61)。庐坦,明时解城知县(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四川之成都、通江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郑樵注云: “亦作‘卢’,音通。庐子戢黎之后。此南蛮也。今襄州有中庐,即其地。”此以国为氏。《姓氏考略》注引 《风俗通》云: “ ‘古庐子国后有庐氏。’ 以地为氏。望出顿丘。”庐子国,《姓氏词典》 以为 “在今安徽庐江”;《中国姓氏大全》 以为或指“庐戎国”,其地在“今湖北襄阳西南”。

明代有庐坦,南城知县 (按: 此从 《续通志》“南城”,或引作“解城”)。

猜你喜欢

  • 读音:Xiòng【源】 见《姓苑》(7,9)。【望】 番阳(17,418)。【布】 明时湖广松滋有此姓(15,21,60)。今湖北钟祥(388)、四川成都、北京(9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北

  • 读音:Pán【源】 民(旧称民)以槃、篓、篮为姓,见《民纪略》(63)。亦见《清稗类钞·姓名类》(86)。今瑶族有盘姓,或槃即盘。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 大容

    读音:Dàróng《姓氏词典》 引 《新纂氏族笺释》 收载。其注云: “容姓出自大容姓。”未详其源。

  • 读音:hé【源】 见《姓苑》(60,62)。 【望】 冯翊(17,418)。罕见姓氏。《汉语大字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引 《通志·氏族略序》云: “女生为姓,故姓之字多从女。如: 婤、姶、&

  • 踏實力

    读音:Tàshílì【源】 唐时有葛逻禄族,为突厥族一支,居北庭西北,金山之阳(今新疆准噶尔盆地),有谋落,炽俟、踏实力三部落。当以部落为氏(60,62,63)。历史上罕见之三字姓。《姓氏考略》收

  • 慈母

    读音:cí mǔ慈氏、慈母氏,齐王之后。(见《路史》)即慈毋氏,亦即慈无氏。《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 《中国古今姓氏辞典》亦收,其注引 《路史》云: “兹氏、慈母氏,齐王之后。”又云:

  • 多囉噶納

    读音:Duōluógǎ’nà元代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元成宗时右丞相顺德忠献王哈喇哈斯,即姓此氏。《中国人名大辞典》译作“斡刺纳儿”氏。

  • 海拉蘇

    读音:Hǎilāsū【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世居海拉苏(23,63,180,260),当以地为氏(23)。②今蒙古族姓。亦作〔海剌苏〕(384)。【变】 ①清正蓝旗满洲马甲福论泰之妻为海拉孙氏(260

  • 读音:xuān即轩辕氏也,亦省作轩氏。(见《通志·氏族略·以名为氏》)▲<明>轩輗,鹿邑人,刑部尚书。

  • 读音:Xì郤姓的来源是以封地为姓,出自姬姓。春秋时,晋献公征伐翟人,叔虎奋勇当先,带领晋军打败了翟人。事后晋献公把郤邑(山西泌水下游一带)封给他,建立郤国,为子爵,称郤子,其后遂以封地为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