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Mí

【源】①古弥国在益郡(在今四川境),因氏,见《国名纪》(17)。②春秋时鲁大夫季子之后(17)。③系自姬姓。卫公孙弥牟之孙子瑕,以王父字为氏(6,11,12,17,60)。④北魏时鲜卑族有弥姓(60,62)。又,关西复姓弥姐氏之后改为弥氏(78)。【望】新丰(17,418)。【布】河南巩县(301)、卫辉(287)、山西交城(350)、安徽淮南(362)、江西萍乡(371)、台湾基隆(68,261)、北京、山东、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地均有此姓。【人】弥仆,汉时东郡酷吏(21)。弥逊,宋徽宗时知冀州(61)。


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太原、大同、阳泉、临汾,陕西之韩城,湖北之老河口等地均有分布。汉族、羌族有此姓。《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 亦俱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姬姓。《史记》 卫公孙弥牟,弥牟孙子瑕,以王父字为氏。”或云: “王父字为氏者,皆公子也。诸侯支庶之子为所始之宗,故以其字为氏。今弥牟者,公子郢之子,灵公之孙也,以此则知亦有以公孙之字为氏者。”② 《姓氏考略》据《魏书》 注云: “后魏时鲜卑有弥姓。即弥加是。” ③或出自古西羌,由复姓弥姐氏所改。参见 《中国人的姓名·羌族》。望出新丰。

汉代有弥仆,酷吏; 宋代有弥冲,祥符登第; 又有弥逊,徽宗时冀州知州; 明代有弥坚,刑科给事。

猜你喜欢

  • 读音:Gā【源】 回、保安等民族均有此姓。亦见《新编千家姓》(73,91)。【布】 新疆呼图壁(342)、乌鲁木齐、甘肃积石山等地均有此姓。【人】 尕文祥,回族、第7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紇突隣

    读音:Hétūlín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姓氏考略》据《魏书》注云: “一作 ‘纥突陵’。以部落为氏,后改为邻氏。”

  • 泰瑚特

    读音:Tàihétè【源】 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吉林乌拉(23,63,18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吉林、乌拉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 刘庆华《满族姓氏录》 作“泰胡特”。

  • 谷那

    读音:gǔ nā【源】 唐时非汉族姓(60,62,81)。【变】 后改为谷氏(26,62)。【布】 唐时昌乐(故治在今四川宜汉东北)有此姓(60,62)。【人】 谷那律,唐贞观中谏议大夫兼弘文馆学士(

  • 邓陵

    读音:dèng líng楚公子食采于邓陵,后以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

  • 俄木

    读音:Émù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勿紐于

    读音:Wù'niǔyú《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引 《姓觿》云: “后周赐磨瑾、契深并为勿纽于氏。”未道其详。或云: “即勿忸于氏。”

  • 曼殊

    读音:Mànshū《姓氏考略》据《宋史》收载,“宋有曼殊宝利。”未详其他。

  • 读音:Yīng【源】 ①汉时西域有䧹姓(15,60,62)。②即应姓(15,60,62)。【人】 䧹庇,见《汉书·卫青传》(15,60)。罕见姓氏。《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 逄孫

    读音:Pángsūn《中国姓氏大全》 收载,其注云: “历史上的复姓,一作 ‘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