懃
【源】 见《万姓统谱》(15,21,60)。一云,即勤氏,后人因事加心(60,63)。【布】 湖南浏阳多此姓(60,63)。【人】 懃铉,宋时浏阳人,元祐时进士(15)。懃会,明时浏阳人,弘治中举人,任梧州府同知(15)。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湖南浏阳有此姓。即勤氏,后人因事加心。”
宋代有懃渊,端平进士; 又有懃玄,元祐进士;明代有懃会,弘治举人,梧州府同知。
【源】 见《万姓统谱》(15,21,60)。一云,即勤氏,后人因事加心(60,63)。【布】 湖南浏阳多此姓(60,63)。【人】 懃铉,宋时浏阳人,元祐时进士(15)。懃会,明时浏阳人,弘治中举人,任梧州府同知(15)。
罕见姓氏。《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姓氏考略》注云: “湖南浏阳有此姓。即勤氏,后人因事加心。”
宋代有懃渊,端平进士; 又有懃玄,元祐进士;明代有懃会,弘治举人,梧州府同知。
读音:jiàng lí与“匠丽”同。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收载。其注据《姓谱》 云: “即匠丽氏。” 《中文大字典》亦收。其注云:“复姓,与 ‘匠丽’ 同。大戴 《礼·保傅》:‘文
读音:Détèqít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英郭和罗(23,63)。 【人】 德特齐特诺们,清镶白旗人,世居英郭和罗,天聪中授骑都尉(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为蒙八旗姓氏之
读音:fá【源】 ①必有战伐之功,因以为氏(60,62)。②清镶白旗蒙古马甲六十之妻为伐氏(260)。【布】 浙江上虞(279)、安徽淮南(362)、台湾苗栗(64,68,261)等地均有此姓。【人】
读音:Sūmǎngdá羌族姓氏。汉意为 “命不落”。本房名,以为姓。后或改为单姓“苏”,盖取“苏蟒达”之首音谐以汉字“苏”而得。
读音:Qiúchuòtè【综】 清驻防杭州蒙古正黄旗中有求绰特氏(256)。
读音:Jiǎngbù【综】彝族姓。属尔恩阿尔约尔家支,四川昭觉有此姓(375)。
读音:Hǎlàē《姓氏词典》据《中国人名大辞典》 收载。其注云: “蒙古族姓氏。元有哈剌阿·忽刺、哈剌阿·思兰都大。”未详其他。
读音:Zú【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大陆(91)、台湾桃园(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太原、晋城、忻州等地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姓氏词
读音:xū【音】 亦音于(Yú)(15,60)。【源】 春秋时蔡仲之后有盱氏(17,60)。【变】 一说,应从目从干、音干,为〔盰〕(15,21)。【望】 豫章(418)。【人】 盱烈,汉时豫章人,相
读音:Fù【综】 《汉书·古今人表》有鲋里乙。鲋亦作付。据《荀子》载,管仲诛付里乙(11,17,62)。罕见姓氏。《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引 《中国姓氏集》亦收,未详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