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站>历史百科>姓氏起源>拓跋

拓跋


读音:Tuòbá

拓跋姓出自鲜卑族拓跋部,鲜卑族谓“”为“”,谓“”为“”,故以“拓跋”为姓。

拓跋姓早期主要在内蒙古一带发展。

拓跋姓历史人物有拓跋宏,北魏孝文帝,厉行改革,迁都洛阳,改鲜卑姓氏为汉姓,鼓励鲜卑族和汉族通婚,加强鲜卑人和汉人的联合统治;并参照南朝典章制度,制定官制朝仪。孝文帝的改革对民族大融合起到了积极作用。拓跋姓后改为元姓。

拓跋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四百五十四位。


【源】 ①源出鲜卑,其先居塞北,受封北土,北俗谓土为拓后,以受为跋,故号拓后跋,后有拓跋氏。初有拓跋毛立,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镇北方,至裔孙力微,始迁居定襄,兴盛,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遂南迁,改拓跋氏为元氏(242)。一说,拓跋氏为黄帝之裔,出自姬姓;又,拓跋氏为李陵降匈奴,妻为匈奴女,名拓跋,遂氏焉(6,7,9,12,27)。然以上二说均系附会之说(27,70)。②唐时西羌别种党项族八大姓之一(7,27)。③唐时吐谷浑部亦有拓跋氏(27)。【变】①亦作〔拓拔〕(11,27,60)、〔托跋〕、〔托拔〕、〔託跋〕(27)、〔托卜〕(24)。②后改姓元(27)、李(242)二氏。【望】颍阳(17,21,418)。【布】北京、上海、辽宁沈阳等地均有此姓(91)。【人】拓跋力微,北魏始祖神元皇帝(242)。拓跋赤辞,唐时西羌党项人,西戎都督(242)。


现行较罕见复姓。今北京、上海、辽宁之沈阳等地有分布。《郑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其注引《魏书》 云: “黄帝子昌意之后。受封北土,黄帝土德王,北人以 ‘土’ 为 ‘拓后’,‘受’ 为 ‘跋’。号拓后跋氏,后从省为 ‘拓跋’。孝文帝迁都洛阳,改为元氏。”此说与《姓氏考略》稍有出入。

或作“拓拔”、“托跋”、“託跋”、“托拔”,姑兼收以备考。参见“拓拔”等条。

唐代有拓跋·思恭; 五代有拓跋·恒。

猜你喜欢

  • 鳧臾

    读音:Fúyú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源不一: ①郑樵注云: “百济之 ‘夫余’,音转为凫臾氏。”②《姓氏考略》 注引 《路史》 云: “吴有凫臾氏。”此亦当为 “夫余”

  • 宰桑

    读音:Zǎisāng/Jayisang【综】 蒙古族姓。今内蒙古巴林右旗沙巴尔台、巴彦尔灯、巴彦汉、都希苏木均有此姓(384)。宰桑为明时蒙古贵族首领习用的一种称号,为汉语宰相一词的转音,仅适用于非成

  • 姚李

    读音:yáo lǐ【综】 金时山西孟县有姚李安隆、姚李绍先、姚李安礼、姚李安仁四兄弟,皆举人(21,60)。罕见复姓。《姓氏考略》收载,其注云: “金有山西盂县姚李安降、姚李绍光等兄弟四人,皆举

  • 迷裏

    读音:Mílǐ【源】 元时蒙古人姓(57)。【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默哷〕、〔摩哩齐〕(24)。【人】 毕也速答立,迷里氏,家秦州(57)。一作毕伊苏岱尔立,默哷氏(24)。

  • 細封

    读音:Xìfēng【源】唐时党项族别部有细封氏(7,11,54,60)。【变】①亦作〔细风〕(54)、〔佃封〕(19,21)。②后改为细氏(60,62)。【人】细封步赖,唐贞观中轨州刺史(194,42

  • 貞人

    读音:Zhēnrén【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汇编》(75)。《姓氏词典》 引 《中国姓氏汇编》 收载,未详其源。

  • 吉胡

    读音:Jíhú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马边、峨边等地均有分布。此姓系马边、峨边等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 哈赫爾

    读音:Hàhè’ěr【综】 鄂温克族姓。属索伦部音千部落,汉姓为哈(192)。

  • 金耿

    读音:Jīngěng【源】 彝族姓。属牟潘家支(375)。

  • 石骀

    读音:shí tái卫大夫石骀仲之后。(见《姓考》)石骀仲卒,无适子,有庶子六人。(见《礼记·檀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