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
【源】 见《姓苑》(15,21)。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亦收,未详其源。
【源】 见《姓苑》(15,21)。
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 收载;《中国姓氏大全》、《姓氏词典》亦收,未详其源。
读音:Zàn【源】 ①赞君,古之善相马者,其后有赞氏(60,62)。②唐时有赞善官名,为太子官属,掌侍从翊赞,比谏议大夫,后以官为氏(62)。清有赞礼郎,掌管祀典赞导,以官为氏(91)。③唐时南诏国人
读音:Zhǎngsūn【源】 ①春秋时齐公族有长孙氏,见《路史》(17,26,62)。②北魏时鲜卑人姓。其先与魏主拓拔氏同源。北魏献帝以次兄为拔拔氏,后改为长孙氏(7,11,12)。【望】 济阳(17
读音:Jiāojiā【综】 清镶黄旗满洲护军黑雅图之妻为焦佳氏(260)。
读音:Zǐcháo【源】 春秋时宋国司寇公子朝之后,见《姓苑》(17,62)。《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姓苑》注云: “源于子姓,春秋时宋司寇公子朝之后。”
读音:Hébái【综】 藏族姓(房名)。居四川南坪、平武等地,汉姓为杨(249)。
读音:Chékūn【综】 北魏献帝命其疏属为车焜氏,孝文时改车焜为车氏(7,9,12,17,27)。一作〔车昆〕(91)。历史上代北地区复姓,为鲜卑族姓氏。《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后魏
读音:Gāogésīrì纳西族姓氏。云南之宁蒗、永宁有分布。“斯日”,意为“(同)一根骨头”,以示为同一血脉。“高格”,女始祖名,其后以名命氏。见 《中国人的姓名·纳西族》。
读音:Yīngqí【源】 ①系自芈姓。春秋时楚穆王之子令尹子重,名婴齐,其后以名为氏(6,7,12,17,60)。②系自姬姓。春秋时鲁公孙婴齐之后,以名为氏(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
读音:Gōujǐng【综】 春秋时孔子弟子有句井疆,卫人(15,21)。一说,句井疆姓句,名井疆(7,17)。亦作〔钩井〕(19,21)。
读音:Shū【源】或系荼姓所改,见《姓氏寻源》(60,62,63)。亦见《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