杌
【源】 ①相传为高阳氏不才之子梼杌之后(60,62)。②春秋时楚国梼杌之后(7,12,60)。梼杌,恶兽之名,故以为号,后以为氏(12,60)。【望】 楚郡(17,418)。【变】 俗作恶(91)。变作〔扤〕(15,21)。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为:①郑樵注云: “《左传》楚祷杌之后。祷杌,恶兽也,故以为号。”此以凶德为氏。② 《姓氏考略》 引张澍之语云: “当为高阳不才子祷杌之后。”或以名为氏。
【源】 ①相传为高阳氏不才之子梼杌之后(60,62)。②春秋时楚国梼杌之后(7,12,60)。梼杌,恶兽之名,故以为号,后以为氏(12,60)。【望】 楚郡(17,418)。【变】 俗作恶(91)。变作〔扤〕(15,21)。
罕见姓氏。《郑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源为:①郑樵注云: “《左传》楚祷杌之后。祷杌,恶兽也,故以为号。”此以凶德为氏。② 《姓氏考略》 引张澍之语云: “当为高阳不才子祷杌之后。”或以名为氏。
读音:Tèjiàn《姓氏词典》引 《唐书》收载,其注称: “唐有特健俟斤。”未详其源。
读音:Jǐngmǔ【综】 彝族姓。汉姓为丰,四川德昌有此姓(333)。
读音:Tuán/Twan【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
读音:dú犊牧,齐人。(见《尚友录》)
读音:Wèi/Wey, Oe, Wai【源】 ①系自姚姓。古有卫国,舜之后裔,后灭于裔,见《郡国志》。以国为氏(17)。②系自姬姓。周文王第九子康叔封于卫(故城在今河南淇东北之朝歌城),传国四十余代,
读音:Zhān【综】 源出不详,见《新编千家姓》(73,91)。浙江萧山(209)、云南东川(380)、河南淮阳(299)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晋城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
读音:shēn gōng【源】 春秋时楚僭王号,其县尹皆称公。斗克字子仪,谓之申公子仪,屈巫臣字子灵,谓之申公巫臣,其后以申公为氏(7,60)。【人】 申公寿馀,春秋时楚臣(21)。历史上罕见复姓。《
读音:Luó罗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源于妘姓,颛顼帝孙祝融氏后裔。祝融的后裔被分为八姓,史称“祝融八姓”。周朝时,八姓中有子孙被封宜城,建立罗国,后为楚国所灭,其后人遂以“罗”为姓。二是改姓
读音:qí【源】 见《氏族志》(15,21,63)。【布】 山东肥城有此姓。【变】 一作〔〕(15,19,21)。罕见姓氏。《姓氏词典》引 《姓苑》收载; 《中文大字典》引《万姓统
读音:bá yè gù【源】 隋、唐时回纥外九部中,其第四姓为拔曳固氏(17,60,62)。其先为拔也部(60)。【变】亦作〔拔野古〕、〔拔野固〕(17,60)。历史上回纥族姓氏。《姓氏考略》 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