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師
【源】春秋时郑人欲毁乡校,子产(即郑大夫公孙侨,又称东里子产)曰,是吾师也。因有校师氏,见《姓源韵谱》(7,11,17,24,60)。
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据《万姓统谱》注云: “子产称乡校为师,遂曰校师氏。”此以事为氏。《姓氏考略》注引 《姓源韵谱》云: “郑人欲毁乡校,子产曰: ‘是吾师也。’因有校师氏。”(按: 《姓氏考略》引张澍之论云: “校人,官名,以官为氏。《韵谱》说误。”)
【源】春秋时郑人欲毁乡校,子产(即郑大夫公孙侨,又称东里子产)曰,是吾师也。因有校师氏,见《姓源韵谱》(7,11,17,24,60)。
历史上罕见复姓。《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据《万姓统谱》注云: “子产称乡校为师,遂曰校师氏。”此以事为氏。《姓氏考略》注引 《姓源韵谱》云: “郑人欲毁乡校,子产曰: ‘是吾师也。’因有校师氏。”(按: 《姓氏考略》引张澍之论云: “校人,官名,以官为氏。《韵谱》说误。”)
读音:Duōnài【综】 清正黄旗满洲马甲伊林泰之妻为多鼐氏(260)。
读音:Péng《姓氏词典》引曹玉林、鄂木尔《新编注音千家姓》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Chèmùgǔn【源】清蒙古八旗姓。出自金时女真人沈谷氏(23)。世居喀喇沁(23,63,260)。 【变】一作〔彻穆滚〕(260)。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金代,为女真族姓,“以姓为氏”,《金
读音:Móudǐ【综】 彝族姓。属斯卜家支,四川越西有此姓(375)。
读音:Jiǎng【源】见《玉堂字汇》(63)。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长治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Shèrǔguān历史上代北地区三字姓。《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据 《魏书·官氏志》 注云:“北魏时代北姓,后改为厍氏。”《中国姓氏大全》音shèruòguān。一作“库傉官”。
读音:Téng【综】 源出不详。见《中国姓氏大全》(91)。辽宁沈阳、四川成都(91)、台湾彰化、高雄(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辽宁之沈阳、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
读音:Tǎtǎér【源】元时蒙古七十二氏中有塔塔儿氏(12)。塔塔儿系蒙古诸部之一,金时分为六部,游牧于呼伦贝尔湖以西。以部为氏(32,79,384)。今蒙古族仍有此姓(384)。【变】亦作〔达达儿〕
读音:Mèisūn【综】 妹孙氏之后有复姓子士,见《万姓统谱》(15,63)。
读音:Yúqiáng【源】 黄帝四妃嫫母氏次子禺阳,任姓。禺阳之裔禺号生三子,长曰禺京,次曰傜梁、季曰儋人。禺号之后有禺强氏、强氏,见《姓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