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Bǐ【源】 ①商汤时左相仲虺之后(17)。②商时有妚国,后因以为氏(17)。妚同娝,故有娝氏。亦见《直音》(15,21)、《纂文》(6,11)。【望】 河东(17)。【变】 亦作〔妚〕、
读音:Tuōtèkè【综】 清满洲人姓。托忒克端方,清满洲正白旗人,字午桥,光绪年间两江总督(72)。
读音:Túěrjiā【源】 清满洲八旗姓。原籍无考(23,63,260),后居辽宁新宾(180)。【变】 ①后改为图氏(180)。②清镶蓝旗满洲亲军阿萨忽之妻为图尔吉氏(260),〔图尔吉〕似即图尔佳
读音:Fāndōu现行极罕见复姓。今山西之临汾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 收载,未详其源。
读音:Yīngduò珞巴族姓氏。出自苏龙部落,属母系氏族,图腾为房前。或以 (氏) 族为氏,俗称“瓦如”。见 《中国人的姓名·珞巴族》。
读音:Bùhuālā【源】 元时西域于阗国人姓(399)。【人】 闾闾,不花剌氏,元时任集贤院经历,见《元史》(399)。哈散,于阗不花剌氏,元时洪城屯卫在户马合麻之子,袭百户,见《元史》(399)。
读音:Shū舒姓的来源主要有三个。一是以国名为姓氏,周代有舒国,为楚所灭,后代就以原国名为姓,称舒姓。二是源于己姓,以邑名为姓。春秋时莒国有寿舒一地,莒国被齐灭亡后,居于寿舒的国民有的以舒
读音:xī春秋郑宋之间,有隙地六邑,其一曰锡,宋人城之,以处元公之孙,其后以地为氏。(见《古今姓氏书辨证》)▲<汉>锡光,汉中人,交趾太守。
读音:Bǔlǐngqínduōlǐbótái【综】 元时蒙古人姓(57,61)。清《续通志·氏族略》作〔布朗吉尔都尔伯特〕(24,63)。【人】 月鲁帖木儿(一作伊鲁特穆儿),卜领勤多礼伯台氏,一说,
读音:Tuó【综】 源出不详。北京、四川成都等地均有此姓(91)。疑为陀氏之讹。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四川之成都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中国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